细陶器

江西史前时期陶器烧造水平不断提高

发布时间:2023/10/8 11:45:38   
北京哪家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在万年县仙人洞与吊桶环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创烧阶段,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都是在℃-℃之间;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烧制的陶器,一般温度为℃左右,最高的可达℃。陶器烧成温度的提高,除了胎料的选择、淘洗因素外,烧成的方式即窑炉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是一个关键。万年仙人洞人烧造陶器,还不懂得构建窑炉,只是采用露天的平地堆烧法;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露天烧造陶器的传统方法依然沿用,但比之早期的平地堆烧还是作了改进和提高。樊城堆遗址清理的陶窑,南北80厘米、东西90厘米,壁残高8-12厘米、厚10-13厘米,底呈一层红色或灰褐色硬底,厚4-5厘米。结构仍是露天窑遗迹,平面基本近正方形,方向正南北,南面偏西处有一缺口,低下的底部也烧结成硬面,疑是火门道,口宽25厘米。窑底部留有不少烧土块,出土有细泥质黄陶喇叭足豆、细泥质黄陶残片和薄胎黑皮陶壶等。这种露天烧造的浅穴窑,烧制出来的成品多是红陶、黄陶等,因为红陶和黄陶的烧成是由于陶坯中所含铁质在烧制过程中充分氧化的结果。常见的那些灰褐陶,特别是黑陶和黑皮磨光陶,应是在还原气氛中才能烧成;有的学者称其为采用渗碳技术烧成。具体做法是,当窑内的陶器烧到一定温度时,将陶窑的排烟口封闭,使投入窑内的燃料在缺氧的条件下燃烧,产生含有大量未完全燃烧的微碳粒的浓烟,这些浓烟中的微碳粒就逐渐被吸附到陶器孔隙中,最后,使陶器的表面和胎体变成深灰色或黑色。根据中原和南方地区已发掘的资料,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种渗碳技术的窑炉一般常见横穴式窑,遗憾的是至今江西诸遗址中尚未发现,目前南方地区仅在福建县石山遗址中层发现两座。其一保存较好,窑室呈圆形,周壁烧得坚硬,内呈紫红色,外呈青蓝色,厚2厘米。窑室两头为喇叭状,窑室两侧有26条小火道通达窑室内,窑底前低后高,呈40度斜坡,其前有一喇叭形火道,呈拱形。此窑未见有火膛,当已可能被破坏。尽管江西至今尚未发现这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横穴式窑,但从诸文化的陶器制作水平来看,推测那些黑陶、黑皮磨光陶和灰陶等,大体也是用横穴式窑炉烧制的。当然,这种横穴式窑炉,尚处于初期阶段。它的火焰经过火道和窑室一走而过,即所谓升焰式窑,不利于温度的提高,所以一般只能烧到℃左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6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