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发展 >> 1000年前出土的一组陶罐,竟藏着中国人
年,郑州市民李先生逛博物馆,突然看到一组陶罐样子奇特,上面有横纹裂口,他瞪大眼睛左瞧右瞧,惊讶地发现,小罐子里竟藏着中国人几千年的致富密码!
李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河南人,几年前退休,喜欢传统文化。
河南墓多,文物多,博物馆也多,他没事就喜欢逛。
博物馆1博物馆里发现陶罐“扑满”这一日,他来到郑东新区一个博物馆群,一共5个博物馆,李先生进了个展馆就开始逛。
他看到了很多古代炊具,虽然都是陪葬品,可中国古代讲究“事死如事生”,从墓里出土的东西,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
突然,他在一组罐子前停了下来。
这组一共有10来个,个头有大有小,肚子大两头尖,上面都有一字孔。有的肚子上还有不规则的圆洞。
李先生逛了不少博物馆,可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玩意,不知道是干啥用的。
扑满一组博物馆“扑满”文物说明2.遇到存钱罐的祖师爷他正疑惑时,正好一组小学生也在展厅里参观,博物馆讲解员将他们带到了这组陶罐前:“你们知道干嘛用的吗?”
“装水的?”“装零食的?”学生们猜着。
讲解员笑着摇摇头:“别看它个头不大,可它肚子很大,它肚子里藏着中国人的财富观!”
现代存钱罐“古人都用铜钱,看陶罐上面的一字形孔,就是塞铜钱的。它就是古人的存钱罐!”
“为什么有不规则孔?因为存钱罐设计中,有入口没出口,人们取钱用的,必须打破。”
李先生耳朵竖很老高,突然想到自己小时候也有两个存钱罐,小猪样子的。
李先生万万没想到,自己小时候用的存钱罐,竟然这在看到了祖师爷,从多年前宋代墓穴里出土的。
他心想:
“老祖宗实在太有智慧了!”
现代存钱罐.“扑满”的前世今生回家后,李先生查了很多资料,彻底搞明白了“扑满”,还震惊地发现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财富密码!”
李先生查到《西京杂记》卷五:“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它就是古人的存钱罐,泥土烧成的陶罐来存钱。
钱只有进口,没有出口,装满后,需要将它敲碎,才能取出。“满则扑之”,所以叫“扑满”。
灰陶扑满最早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过它,它还叫悭囊、闷葫芦、哑巴罐等。
古人说的“闷声发大财”,极有可能来自“扑满”。钱投进去声音是闷的,可存满了,就小财集成大财了。
而中国古代有多年时间里,都用的是圆形方孔钱。
那时也没有银行、钱都放在家里。人们为了存放钱,这才用陶罐或匣形的器具来存钱。
古代圆形方孔钱币4.“扑满”的设计奥秘“扑满”上,设计了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口,有零散铜钱便可以扔进去。
它们有的腹部还有圆形小孔,看上去像是手拎用的。
但其实它是储存用的,可以串绳子用,悬吊在梁上。
扑满上有圆孔可以悬挂“梁上君子”说的是小偷,也是古人喜欢把“扑满”挂在梁上,悬挂式存钱。
“扑满”多是陶作的,李先生不明白,古代人很早就会烧土制陶,可后来也有了瓷,但为啥人们一直用陶罐来存钱?
原来,陶器材料粗糙,没有瓷器的高大上、光滑细腻,可古代人要的就是这种粗糙、不起眼。
古代人很早就明白:财不外露,不能张扬,守财要低调。
到了现代,“扑满”除了存钱,还有了更多的装饰作用,竹、木、塑胶、金属等材料都开始加入。
“只进不出”的设计也改良了,现代版存钱罐有了出口。可一直没变的,就是可爱的外观。
灰陶扑满5.存钱罐里藏着的中华民族财富密码在古代,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送给他们“扑满”,尤其是在比较富裕的年代。
零花钱从小孔中塞进,等钱存满了,或是想买个重要的物品,便打破陶罐,取出钱。
这便是最早的“零存整取”,存时不觉得,取时看到满满一罐子钱,好开心。
李先生发现,“扑满”的设计,恰恰体现了中国人的财富观:储蓄。
“汇流成河,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少成多的力量,足以愚公移山。
用这种财富观教育孩子,唠唠叨叨不如一个“扑满”搞定。
将钱放到罐子里,是告诉孩子储蓄,取出时要打碎罐子,是告诉孩子花钱时要慎重考虑,从小养成储蓄的好习惯。
从大人到孩子,存钱罐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小物件。
扑满5存钱罐里藏着的文化观在中国古代,我们的GDP长期保持在全球的0%~70%间,宋代更是GDP占到世界的65%。
为何能这样,这存钱罐里藏着的文化智慧。
《论语》中说:“奢则不逊,俭则固。”古人一直把勤俭当作美德。
“俭”在现在看来,虽然大家生活好了,可钱还是要花在刀刃上,要未雨绸缪。
乱花钱就会被看成败家子。
扑满西方人的财富观是注重今天,不爱存钱。
而中国人看重未来,防患于未然,存钱的目的是以防不时之需。
就像遇到特殊时期,遇灾遇疫,遇到收成不好,手上有积蓄,心里就不慌。
到今天也是,中国人还是有存钱的习惯,还提倡节俭。
节俭不是扣扣搜搜不舍得花钱,是钱要花在刀刃上,不铺张浪费。
小存钱罐里,透着中国人的智慧。
存的不只是钱,也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一种安稳,一种应对未来的掌控力。
灰陶扑满总结相比有些博物馆里能看到单个“扑满”,李先生看到的这组“扑满”,大大小小、从大人到孩子都有,很成套,而且保存完好,这极为罕见。
古代家家户户,从大人到孩子都有自己的存钱罐,可保存下来,我们能看到的却非常少,尤其是成组的。
这组“扑满”存钱罐如今收藏在河南郑州“大信厨房博物馆”。
馆内收藏了许多古人的生活小物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看似都是小物件,可处处透着古人的大智慧!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