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发展 >> 东汉早期的釉陶器有什么特点质朴的背后隐藏
M1:25汲水罐
釉陶壶3件。均为夹细砂浅红色陶胎,侈口,束颈、溜肩,鼓腹,高圈足,上腹和下腹分别饰凹弦纹两周,圈足饰凹弦纹一周,腹部饰对称的模印兽面衔环铺首。形制基本相同,大小相似,仅釉色略有差异,其中M1:14、M1:17釉色呈黄绿色,M1:21为深绿色釉,颈、肩部布满土锈。M1:17,口径13、腹径23、底径16、高31厘米。
M1:26陶奁
釉陶奁1件(M1:26)。圆形,子母口,方唇,奁身呈圆桶状,上粗下细,直腹,腹部中间饰2周凹弦纹,平底,下附三熊足,奁盖略小于奁身,圆钮。通体施黄褐釉,其中器盖釉色偏黄,奁身釉色呈黄绿色,兽足未施釉,上部有垂釉现象。口径18.3、底径17.3、腹径19、高14.5厘米。
M1:27釉陶仓
釉陶仓1件(M1:27)。手制,顶部内壁遍布指纹,仓身与仓盖分别制作,完成后捏合一起,然后上釉入窑烧制。仓身平面呈圆角方形,上宽下窄,正面上端有一长方形仓门,仓门两侧饰对称凸出的长条形乳丁,乳丁中部穿孔。平底,下附四熊足。顶为两面坡悬山顶,坡面有对称的3道瓦垅,顶正中,正脊平直,尾端上翘。除兽足外,通体施黄绿色釉,釉面光洁、色彩鲜亮。仓身长14.8、宽10.5、仓盖长17.3、宽12、通高15.6厘米。
M1:20釉陶灶
釉陶灶1件(M1:20)。平面略呈圆角方形,灶面设连釜火口三个,呈三角形排列于灶面中部,略高于灶面。前壁中部开长条形火门,灶面后部正中有柱状圆形烟囱。通体施黄褐色釉。长18.3、宽18.3、高6.3厘米。
M1:25釉陶井
井、汲水罐1套(M1:25)。出土时汲水罐置于井内。井壁略外弧,敛口、方唇,井沿两侧各有一圆形孔。口呈方形,边长11.5厘米,着釉较厚,呈深绿色。斜腹,腹部施黄褐色釉。底呈圆形,底径10.5、高8.5厘米。汲水罐为大口、平沿、溜肩、弧腹、平底,施黄釉。口径2.8、腹径3、底径1.3、高3.7厘米。
M1:22釉陶厕
陶厕1件(M1:22),手制,夹细砂淡红色,器表密布制作留下的刮削痕迹。平面略呈方形,正面偏向一侧设门道,门道右侧为一矮墙,厕内靠近一隅设足踏2个和长条形蹲坑,厕所正面和左右两侧围墙中部靠上各设通气孔一个,平底,实心柱状四足。此陶厕与现代河湟地区农村普遍使用的旱厕形制、构造基本相同,显示出文化的一脉相承。长13.8、宽11.5、高9.3厘米。
釉陶盘2件。器型相同,均为轮制,侈口、圆唇,浅斜腹,平底。通体施釉,釉面较薄,局部有流釉现象,釉面布满极细小开片及棕眼。釉色略有差异,其中M1:23施黄褐色釉,M1:24施黄绿色釉。M1:23,口径17、底径9、高2.4厘米。
M1:16釉陶灯
釉陶灯1件(M1:16)。侈口、束腰、高圈足。出土时盘口内有灯芯及烟炲痕迹。黄褐色袖,局部施釉不及底,圈足部位有垂釉现象。口径6.2、底径4.7、高5.3厘米。
M1:15釉陶勺
勺2件。均为素面,施黄褐色釉。M1:11,厚直柄、平口、弧背。勺内壁未施釉,器表外侧饰黄褐色釉。长4.5、宽2.1、高1.7厘米。M1:15,浅红色泥质胎,兽首短柄,柄上穿一孔,侈口、尖唇,浅弧腹,平底,器表外侧施黄褐色釉。口径6.3、高1.6,总长7.7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