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赵峰河北鉴品藏栏目鉴定专家,图文解析宝石
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初表现在唐代三彩陶器上,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
上海博物馆古代陶瓷馆文物唐蓝釉陶罐宋代钧窑以天蓝釉为主色调,元代景德镇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清时又烧成了霁蓝、洒蓝、天蓝孔雀蓝等蓝色釉瓷。
元代崇尚蓝色,皇宫常用蓝色琉璃瓦覆盖,宫廷举行庆典时也喜用蓝色织品,即使装裱字画也常采用蓝色凌绢,蒙古妇女们也常用蓝色绸料束于腰间,这与当时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突出的是人们对天的敬仰,进而尚青尚蓝,故蓝釉瓷在元代烧制成熟,以适量的钴料作为呈色剂,生坯施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
其后明宣德时期蓝釉器烧造达到顶峰,《南窑笔记》言:“宣窑……又有霁红、霁青(青指蓝)、甜白三种,尤为上品。”其釉色蓝如深海,净无纹理,色调深沉,浓淡均匀,浑厚而美观,是古代颜色釉瓷的优秀代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上海博物馆明嘉靖蓝釉暗花云龙纹瓷盘在蓝釉的演变过程当中,从明代早期雪花蓝、霁蓝釉,再到清三代工艺的创新和本朝时代工艺的再现,可以说都有很多历史传承文化在其中。
作为古陶瓷烧造之最高境界的单色釉瓷器,没有斑斓的工笔重彩,没有花卉人物、山水走兽的点染,依靠的只是造型和釉色,因此烧造成功需要极高的技法。
这一件立件的大瓶,咱们先从它的口沿内侧可以看到,是运用倭角工艺,全部把口内板沿和内侧非常饱满丰厚的胎中,用传统的工艺并装饰了几个倭角从而来彰显这件器物的全身外部能够收视到的任何部位。
这种蓝釉从直观看,釉层非常饱满肥润,也就是说釉面施釉非常厚,通过丰富的矿物釉料元素浴火重生,再通过传承当中釉料在空气氧化和使用当中几百年的演变过程,从而形成了极强的晕散,温润如玉,宝光四射的宝石蓝釉。
这种釉料的呈现,无论在明清时期中低温雪花蓝釉和高温祭蓝釉当中,各朝单独风格当中去对比,极少能够并论。
从整个器型表现非常硕大,整个器身用剔刀全部剔出广泛阴线纹饰形成瓜棱形器口,倭角满工从器口到底部线条饱满大气,彰显国力昌盛之意。
胎质非常细腻,泥鳅背较为饱满,修足规整,底足写有成化年制款,在器身的全部釉面能清晰看到在窑膛当中,还原气氛中所留下的橘皮纹明显,器口内侧施白釉,呈色白中泛青并发色稳定,釉面呈色非常紧,也就是清三代精品当中通常看到的紧皮亮釉,釉面使用痕迹和底足自然损耗明显,胎质通过几百年的传承呈现出较为糯,油润的特征。
以上的几个重要细节总结,我认为它是一件清三代盛世时期特意要求定烧的一件宝石蓝釉范畴的高级定烧器,而且用料耗工不计成本,并且没有写本朝款识,同时也能感悟到这件重器定烧的主人有多么重视它的身份,享用官家釉料工艺又很低调的把款识追捧到前朝明代盛世时期成化款,此件立件器物如果题本朝款识,即能达到到官窑类不可多得的重器。所以这件藏品低调奢华,雍容华贵,实属让人赞叹古代制瓷工匠的博大精深。
当今市场收藏较为紊乱,请广大藏友一定擦亮眼睛,一件真正的古代历史遗存需要真正的老师去解读它的文物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档次,装饰,用途,装饰工艺,时代特征,器物标准学,拆解学,古代时代工艺特征,最关键的两个重要点位是,一件藏品在鉴定过程当中通过每位权威专家鉴定当中藏品的真伪,第一真在何处?第二假在何处?为何真?为何假?重要点位在何处这是最关键的环节。通过多年的全国各省市大型鉴宝当中能多次看到,众多藏友拿一件藏品每年全国跑去鉴定有人说真,有人说假,而且鉴定几年十几年都无法确定它的真伪年代价值。我可以告诉大家找对人,找敢于说实话,能看得很彻透,对藏品有很深刻的见解能力老师,并且您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和心理素质方可达到一个收藏家的必备条件及正确方向……
——瓷器杂项鉴定专家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