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沿黄珍宝抢先看这些来自山西陕西的文物珍

发布时间:2023/2/13 22:03:00   

作为“黄河文化月”的重要活动之一,“黄河珍宝——沿黄九省文物精品展”将于本月30日-6月1日在郑州博物馆新馆展出,40余件(套)展现中国远古文化神韵的珍宝们将齐聚天地之中,多方位呈现辉煌璀璨的黄河文明。

最近不少读者留言

一天只能看一个珍宝不过瘾

安排!

“沿黄珍宝抢先看”栏目每天将推出一大波“黄河珍宝

——沿黄九省(区)文物精品展”上的珍宝”

分门别类的帮你圈圈重点

让你在展出正式开始前对各种珍宝

心中有数、如数家珍

珍宝档案

陶寺土鼓

新石器时代

通高80.4厘米,上口径25.6厘米,最大腹径41厘米

年山西襄汾县陶寺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出于泥土,练就于生活。一经擂响,咚咚鼓声仿佛能把你带回四千五百年前那个丰收的夜……月底展出的珍宝中,来自山西的陶寺土鼓古朴厚重,让人惊艳。

陶寺土鼓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鼓实物,是陶寺遗存中独具特色的陶器。它通高80.4厘米,上口径25.6厘米,最大腹径41厘米,于年出土于山西襄汾县陶寺。

从外形来看,它有着长颈葫芦般的样式,流线细颈设计,土鼓表面压印着密集的绳纹,又以多道附加堆纹组成菱形或三角形的格状装饰覆于其上。它是以陶土为框,两面蒙皮的一种原始打击乐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期晚期,鼓是非常神圣的礼乐器,在祭祀时演奏,或者是作为战鼓,它反映了当时最先进的陶器製造水平。

珍宝档案

镬鼎

春秋

通高66厘米,口径63.2厘米

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鼎盛、鼎鼎有名、一言九鼎,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都和鼎有关。月底展出的山西珍宝中,有一件迄今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青铜鼎,你猜古人用它来做什么?

镬(音同“获”)鼎通高66厘米,口径63.2厘米,年出土于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它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飨等重大礼仪活动中煮牲肉的饪食器。依形制大小分为牛镬、羊镬和豕镬,此鼎形体较大,出土时内置牛的肩胛骨一块,当为牛镬,是直接使用的烹煮器。

珍宝档案

鸮卣

商代

通高19.7厘米,长16厘米,宽12.3厘米

山西石楼后兰家沟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鸮卣(音同“萧友”)应该是这次展出的山西珍宝中最为萌趣的一件展品。圆圆的大眼睛、尖尖的小鼻子、胖胖短短的“胳膊”、可爱的小脚丫,还有头顶上像蘑菇一样的装饰无不诠释着“萌”这个文字。

鸮,指猫头鹰;卣,古代盛酒器。此青铜器整体为一鸮鸟形状,配以花纹,栩栩如生。通体纹饰十分精美,融线雕、平雕、凸雕于一身。有商代晚期作风,是不可多得的一件商代青铜器珍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珍宝档案

秦陶铠甲军吏俑

秦代

高厘米

年出土于秦俑一号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陶铠甲军吏俑是兵马俑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件,于年出土于秦俑一号坑。军吏俑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装束基本相同。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向世人诉说着秦帝国军事力量的雄厚,雕塑技艺的精湛,大国工匠的卓越。

珍宝档案

鎏金铜沐缶

西汉

通高35.5厘米,口径15.5厘米

年7月西安市东郊席王乡唐家寨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鎏金铜沐缶是皇家汲水、盛酒之器。此器造型工整,铸造精致,凸显皇家之器的尊贵,是西汉时期鎏金器中少见的精品。

郑报全媒体记者杨丽萍

图片来源:山西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

编辑王静田

郑州报业集团郑州日报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郑州日报(ID:zzrbxmt)!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05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