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如何辨识不上釉的柴烧陶器

发布时间:2022/4/21 15:59:57   
程少为现在哪里就诊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4/

很多人看到我的柴烧坭兴陶,有那么大面积或那么厚天然灰釉,都很难相信--那是不釉的,纯粹经过柴烧后就自然形成釉面。

一、如何能形成较厚、较大面积的天然灰釉呢?

其实只需有充足的落灰和足够熔解落灰的温度、时间,都会形成大面积或有一定厚度的天然灰釉。如何能达到“足够熔解落灰的温度、时间”?那就是在烧窑时一定要有较长的高温保温阶段!这一点因为消耗人力物力成本高和建窑时没用采用耐火砖,往往传统龙窑很难做到这一点。的的方可做到这一点。)

二、如何辨识不上釉的柴烧陶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柴烧的魅力,本文从柴烧艺术形成的特点、天然灰釉的宏观和微观表现等三个方面,来介绍如何识别不上釉的柴烧陶器。

(一)柴烧陶艺的特点(天然灰釉的形成)

凡是利用薪柴(木材)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柴烧的作品可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釉)两大类。

上釉的柴烧作品,是在坯体上施上调好的釉料,部分为了防止木灰的染污,得先放入匣钵内,再装入窑内进行烧炼。它的特点是先施釉,要的是釉料在柴烧之后的表现,釉面通常会较为均匀,它无法有天然灰釉那种随机性、不匀称性。

(从上面2图看出,先施釉再烧制,釉面一定会表现出一定的规整性。)

不上釉的柴烧作品呢?它的天然灰釉形成过程是这样的:是木材燃烧后产生的木灰(即为落灰),随着火焰自然飘落在坯体上,当窑内温度到达木灰的熔点时,逐渐熔融而形成。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天然灰釉(亦称落灰釉);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也就是说:没有木灰就不能形成天然灰釉!当窑温达不到木灰的熔点时,也无法形成天然灰釉!

柴烧作为一种古老陶瓷烧成技艺,窑温难以掌控,作品的成败完全取决於土、火(温度与烧制时间)、柴(落灰)、窑(氛围)、人(窑技)等五大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这也是开窑前誰也不知烧窑的效果的原因所在。

  (二)天然灰釉的宏观表现

 如何区分上釉与不上釉的柴烧陶器呢?我们先从宏观上观察:

  1、  木灰随着火焰直接窜入窑内,因坯体在窑内的位置(有前中后,上中下)不同,自然依附在坯体上落灰的面积、厚薄程度就不同,那么所形成的天然灰釉在陶器表现的面积、厚薄程度也就不同;

  2、  木灰因为窑内不同位置的存在温度的差异,导致木灰熔解及融入坯体的程度也不一样。

  3、  因为火焰从投柴口往烟囱流窜,陶坯上便形成了迎火面与背火面。只要是一次烧制,迎火面的天然灰釉面积一定比背火面大,而且熔融的程度要好。

  4、  投入木材多与少,或者投入不同类型的木材,都会导致窑内的气氛不同,从而导致天然灰釉形成的不同的色彩。

  5、  落灰有一定的重量,要想依附在坯体上,必须要有个支撑点方能站立住。那么器形的底部通常无法形成天然灰釉。

(以上三张图的底部能那么油亮,完全是陶器到达一定的高温之后,表面陶土重新熔融成细颗粒而表现出来的。)

  (三)天然灰釉的微观表现

  从微观上看,可以通过80倍以上显微镜看天然灰釉的结构,有两方面存在差异:

  1、  气泡不一样。柴烧的天然灰釉的气泡上就是大小不一,错落有致,有一定层次感,而非柴烧的釉面的气泡大小及其分布比较均匀。

(这是葫芦表现出的两种特征)

  2、  天然灰釉是木灰熔解形成的,因温度存在差异,灰釉表现的结构不一样。

 

附:识别自然形成的天然灰釉的相关文章:

1、《识别柴烧天然灰釉技巧》2、《那么厚、那么多的釉面,上釉了吧?》3、老板,有没有不上釉的呢?(修订版)

4、天然灰釉自然形成的过程

5、现代柴烧陶艺的特点与创作要素(作者:叶文(台湾))

[后记]本文所述,只是作者自年以来,自己建窑、自己制作、自己烧窑所学到的一些皮毛,仅限自己截止年4月18日个人经验所得,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