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凰家对话专访文物鉴定专家张建与宝为伴无悔
本期嘉宾——张建;洛阳市政协委员、国家古陶瓷高级鉴定师、洛阳市民间收藏家协会会长、洛阳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洛阳理工学院客座教授、洛阳豫深文博城嗜古斋斋主。张老师曾多次受邀参加央视、各大卫视及地方电视台鉴宝节目,同时也是洛阳电视台《华夏瑰宝》鉴宝栏目特约特邀专家,可以说张老师鉴赏过的古玩藏品不计其数。作为凤凰网房产“信young”新青年的传播大使,张建老师接受了凤凰网房产的邀约采访。
初见张老师是在洛阳市民间收藏家协会,多平米的展厅里,陈列着近百件文物珍宝,让人不自觉地就沉浸在了博物馆的氛围当中。多位名家书画和形状大小不一的青铜器、陶器、瓷器等散发着历史韵味,每一件藏品都从历史的长河中缓步走来,泰然自若地诉说那个年代的社会文化。
对于我们的到访,张老师格外地热情,我们感受到了荧幕上专家学者生活中的平易近人与低调谦虚。张老师从事收藏鉴宝几十年,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早就有收藏的习惯,与他面对面地交谈,感受到他对于收藏鉴宝“非常喜好”的程度,张建老师也给我们讲述了他走过的收藏、鉴赏、研究之路。采访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着,我们在张老师的讲解中学习到了很多古玩鉴宝方面的知识,也领悟到了在收藏鉴宝方面更多的背后意义。
记者:在鉴赏一件器物的时候有需要向中医断病“望闻问切”一样的步骤吗?
张建:鉴赏文物如同中医看病,要远看近观,需要一步步地慢慢推进。第一步先远看外观,观察器物的外观是否符合当时朝代特征,每个朝代受政治、社会风气等影响,产生的作品都有鲜明特征,形状、大小、质地都极具时代的烙印。第二步是手触质感,陶瓷因材料的特殊性,新烧制的作品中因胎土颗粒粗细的不同含有水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分会慢慢蒸发,器物会变得越来越轻,所以新烧制的陶瓷和经历过时代淬炼的陶瓷在手感重量方面大不相同。第三步仔细看器物底部露胎部分是否有火石红,除了官窑做工要求严格外,民窑的陶瓷多多少少都带有火石红。所谓的火石红是土壤中的金属铁元素,在高温烧制的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变成红色呈现在陶瓷表面。第四步就是看陶瓷表面的画作,优秀的画作笔触连贯、温润、流畅、生动,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相反刻意临摹的笔触生硬、呆板没有行云流水的美感。
记者:现在哪个年代的瓷器收藏价值比较高,升值潜力也比较大?
张建:近些年两宋时期五大名窑的瓷器炙手可热,在国内外拍卖会上屡创新高。
记者:现在“捡漏”捡到真品的几率大吗?
张建:现在的仿品太多了,捡到真品的几率不大。制假贩假者因为利益驱动,在各个古玩市场,大量出售着仿品、赝品,一些没有经验的藏友就会吃亏上当。从理论上讲是“有漏可捡”的,但这要求必须有专业的收藏知识和多年收藏经验的锤炼。所以,忠告新入行的收藏爱好者,您在不能确定是真品或不能确定是老艺术品的,就把它当做一件仿古艺术品对待或者交易,这样即使上当了也不会多掏钱!
记者:是所有的赝品都要进行销毁的吗?
张建:有些东西虽然是假的,但是还是有观赏价值存在的,摆放在家里,天天看着,也能时刻提醒着自己要睁大双眼,提升专业水平。
记者:现在很多人把收藏作为投资的一种途径,您怎么看呢?
张建:收藏古玩的人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正的收藏家,只收不卖,即使收到假的也要慢慢深入研究其背后的历史意义。还有一种就是为了投资、升值,看中古玩的升值空间。对于这类人,劝告其一定要谨慎,往往有投资心理的人,最容易有投机取巧、占便宜的心态,常常希望以小博大,次次捡漏,所以就容易上当受骗。在收藏方面,只要是真的,升值是一定的。虽然目前升值空间还没有房地产高,但是我相信未来还是会有很大发展的。收藏古玩得到的回报不仅仅是金钱、财富,在精神和思想方面的收获更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