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中国墨家最终变成了忍者
日本忍者多出身于贫苦农民,组织严密,纪律性很强,平时要绝对服从命令,没有自由可言。他们都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所谓忍术,他们也是工匠,可以制造器械。忍者一般不会与敌人正面一决雌雄,而是通过各种奇特的器械与设计实现目的。
忍者实在日本战国时代崛起的,日本忍者影响了日本战国时代的发展,日本忍者有两大派别,甲贺派和伊贺派,在日本战国时代,伊贺派支持德川家康,在德川幕府44年的创业历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甲贺派支持的是织田信长。其中很有名的有大伴细人和号称忍者之神的服部。
但所谓忍者并不是人本本土产生的,他们和中国曾经名噪一时后来彻底消失的中国战国派别---墨家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忍者太像墨家了。
墨家的成员组成,组织架构,思想方式,侠义思想,尚武,纪律,对于器械等工具的掌控,甚至他们突然出现在日本的时间。
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墨子是个手工精巧的农人,墨子可能是个刑余之人,受过墨刑所以以墨为姓,其组织也因此被人称为墨家。
墨子也是“中国科学家的始祖”,据《墨子》53篇来看,墨子理论中有神学、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军事、逻辑、物理、数学。通过这些篇章,可一窥墨家科技成就及其科学思想。《墨子》的《备城门》、《杂守》篇是有关守城的详细介绍,赏罚、物资、守城器械制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墨子为木鸢”,所以中国一直都有也流传着所谓的墨家机关术。
墨家尚苦修,墨家的门徒和忍者来源一样,是农民或手工从业者等低下平民。
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墨家崇尚苦修,
《淮南子》记:「禽滑釐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
墨家崇尚侠和武道,
史载:墨门多勇士。墨家是可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死士,“墨家即以振世救弊为主,故一变而为侠”
《吕氏春秋》记载,墨家巨子孟胜为阳城君守城,最终为了墨家道义自刎身死,其弟子人殉死。孟胜弟子人殉死,其实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另一点,墨家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是何等的严密甚至严苛。墨家的社会基础是行会,是手工匠人的组织,大家要服从墨家巨子号令,墨家的很多门徒都是游侠,墨家后世在汉朝有著名的很多游侠人物。
战国后期,墨子去世后几十年后,墨家分裂为三部分,《韩非子·显学》记载: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相里氏为秦墨,相夫氏为齐墨,邓陵子为楚墨。
相里氏遵从墨子政令统一、高度集权而入秦,在秦朝焚书坑儒事件大受损失。而相夫氏的齐墨,邓陵子楚墨仇视相里氏一派,两派水火不容。
那么,如果日本忍者是中国墨家,他们又是在什么时间道德日本﹖
秦时,“天下叛秦,燕、齐、赵民避地朝鲜数万口。”这些人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经朝鲜半岛继续渡海,来到了日本,秦末,连秦始皇的扶苏系、胡亥系的皇族,也有人先后逃亡日本。《日本书纪》中,记载到中国人带来了农耕、土木建设、陶器烧制、纺织养蚕、金属冶炼、军事谋略文化。
去日中国人主要聚集在甲贺伊贺的几个县,而这几个县,也正是日后最早大规模涌现出忍者的地区,服部氏就出现在这个地区。
又是那一派墨家成了日本忍者﹖
相夫氏的齐墨,邓陵子的楚墨很有可能就是日本忍者的始祖,墨家的残余弟子定居日本,日本的忍者之神,著名的服部氏-服部半藏正成,领石俸禄高薪。号称德川十六神将之一,又号称鬼半藏。服部就是秦氏的后裔,而秦氏则是自中国吴国渡海过来的移民。和服在日本被称作吴服,语源取自秦氏出身的吴国。服部氏擅长纺织,这也是墨家特点。
日本忍者的出现时代就是中国墨家消失的时代,一些墨家子弟离开了中国,流亡岛国,最终使用墨家的技术创立了忍者,后来又吸收了中国哲学,兵学,佛学化成为日本忍术。
日本忍者,是逃亡在日本的中国墨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