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藏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说说汝州青瓷中的盘口细颈平肩瓶。盘口细颈瓶,一般的造型是盘口高而微撇,颈细且短,垂腹,弧线收于足底,优美大方,古朴清丽,兴盛于北朝至隋唐,因盘口似盘而命名。关于盘口细颈瓶的用途,很多藏友讲是酒器,也有藏友讲是盛水器,我更倾向于它是一件法器,是过去僧人云游四方,所带盛水净手的法器,因为要便于携带,所以器形不大。本人收藏的一件五代时期的定窑白釉盘口细颈瓶,器形比这个还小,也应该是个盛水器,携带更加方便。盘口细颈瓶在古代十分流行,只是有的颈长,有的颈短,之所以十分流行,一是造型优美;二是设计合理。向里面注水不容易泼洒,由于颈细,水不容易外溢,因为这种瓶是要盛水携带外出的,而这样的平肩设计又增大了容积,可以多盛些水。汝瓷青瓷中的青釉盘口细颈平肩瓶正面汝瓷青瓷中的青釉盘口细颈平肩瓶口部汝瓷青瓷中的青釉盘口细颈平肩瓶口沿汝瓷青瓷中的青釉盘口细颈平肩瓶底足这是一件汝瓷青瓷中的青釉盘口细颈平肩瓶,盘口,口沿微撇,细颈较短,平肩,长形垂腹,宽圈足,足心有明显弦痕,釉到底,足心有器身同样釉,足墙露胎,胎土呈现干老状态,釉面布满细密开片,底部肉眼可见零星土沁和氧化痕迹,这是一个开门的汝州青瓷,同时又是一个造型别致的瓶子,其腹部不像胆式瓶那样为悬胆形,又不似玉壶春瓶那样呈水滴形,而是设计了一个平肩,在肩向腹的过度中是九十度角,没有圆润的空间,棱角分明,是这个瓶子的独特之处,这样的设计,应该是增加容积多盛水的,因为僧人要储水外出,当然能多装一点就多装一点,从制作原理上讲,圆润的要比棱角分明的制作容易,那么过去的匠人为什么要弃易从难呢,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证研究。关于这件瓶我查找了很多资料,在青铜器里、在陶器里、在金银器里,均找不到相应的器形,所以不敢说其造型来源于哪里。更大的可能是宋代瓷器所特有的造型,但是这种造型的瓷器虽然少,但并不是很难发现,本人收藏有一件于此器形相同的钧瓷盘口细颈瓶,肩与腹的过度比较圆润,其他部分基本相同,在以后咱们聊钧瓷的时候再详细提及。请点新汝瓷弦纹瓶击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是当代烧制的汝瓷,造型与此盘口细颈平肩瓶相似,只是肩部比较圆润,不像咱们所说的这一件,肩部棱角分明,那一个盘口细颈平肩瓶因为上腹部有数道弦纹,所以叫弦纹瓶。我虽然不太认同这个瓶子的名称,但我还是感到欣慰,汝州青瓷中的盘口细颈平肩瓶,做为一个传统经典器形,终于传承了下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