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生流传下来的词作50多篇,竟然有30多篇写饮酒醉酒,按比例来说,恐怕李白也自叹不如!那么问题来了:李清照喝的什么酒?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我们先看一下酒的发展历史。酒的历史蒸酒图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七千年以前。在西安半坡村遗址所发掘出来的陶器中,就有像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酉”字形状的罐子。“酉”即古“酒”字。而甲骨文和金文(铭刻在铜器上)都有“酒”字(古文字简单,“酒”字作“酉”,写法都像是一个陶罐的模样)。甲骨文酒到了距今四千年前的山东大坟口文化时期,已经有大量的豆、杯等盛酒的陶器。到了春秋时期,酿酒与饮酒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发展的文化。在《诗经七月》中,就有“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记载。称之为春酒,是因为酒的酿制有一个过程,冬天始酿,春天酒成。“猿猴酿酒”、“仪狄造酒”的传说更是从实用的角度给出了一种解释。古人酿酒一般是任其自然发酵而成。但是,到了殷商时期,酿酒技术有了一个大的进步。《尚书·说命》记载殷王武丁与大臣的对话:“若作酒醴,尔为曲蘖。”说明人们发明了曲粟酿酒,掌握了“固态发酵法”与“复式发酵法”酿酒。曲是酒母,又叫酒曲;蘖是麦芽、谷芽之类的糖化发酵剂。曲酿法和蘖酿法应该都是“固态发酵法”。这是科技史上的一大进步,比欧洲人领先了一千多年!《齐民要术》详细记录了汉代以来,尤其是北方地区各地的酿酒法,四十多例制酒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酿酒技术总结,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此处之烧酒即指今天之白酒。根据李时珍的说法,白酒的酿制始于元朝。酒与文人当然,酒与文人自古有不解之缘。文人们把酒的文化发挥到极致,我们也从他们留下的奇闻轶事和文字中了解到酒的无穷魅力。并且,似乎酒与男人们更有缘分。竹林七贤东晋竹林七贤之一有一个人叫做阮籍,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主儿,有过大醉2个月的记录,那是演了一出苦肉计:司马昭曾经为儿子司马炎求娶阮籍的女儿,阮籍不好推辞,就把酒这个武器搬了出来:“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阮籍不仅仅用酒做挡箭牌,他是真的嗜酒:听说步兵校尉府的后厨有个人非常善于酿酒,而且还有贮酒三百斛,于是上书司马昭请求做步兵校尉,并且如愿以偿!当然,这个人的疏狂也是亘古难有第二人,能够“穷途之哭”的也就仅此一人:阮籍喝醉了酒,坐着马车,信马由缰,没有路了,痛哭而返。当然,在母亲的丧礼上,痛饮呕血啸叫也只有阮籍能够做得出来!而李白则精彩多多:喝了酒可以使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昨天对我不理不睬,今天让你高攀不起一吐心中憋闷之气——李白得志和常人没有区别!;喝了酒可以使他飘飘然傲视权贵,“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喝了酒喝了酒可以笔走龙蛇为贵妃赋诗《清平调三章》,千古流芳,可以命令皇帝身边的红人脱靴研墨,哪怕后来高力士给自己小鞋穿;酒也可以令李白哪怕把五花马千金裘拿来换酒也毫不在乎!当然,还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酣胸胆尚开张”、“醉里挑灯看剑”等似乎更具有酒本来的外延和内涵。至于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能够触动无数人心底的那根敏感的神经则是因为词的写实背景的确令人扼腕!他们都是男人!总而言之,能够在中国酒文化历史中占得一席之地的女子,也只有李清照一人而已。古人喝的酒那么,这些古人的各种喝都是什么酒呢?我们就只看唐朝的“酒家”喝的酒:酒坊有制作工艺粗糙的浊酒“绿蚁、绿醅”等,比如:劝君尝绿醅,教人拾红萼(白居易《落花》);鲙下玉盘红缕细,酒开金瓮绿醅醲(陈羽《宴杨驸马山亭》);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白居易《快活》)浊酒销残漏,弦声间远砧(刘禹锡《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盘飧市远无兼味,槽酒家贫只旧。(杜甫《客至》)绿蚊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问刘十九》)。有工艺精细的清酒、葡萄酒,比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我亦为君饮清洒,君心不肯向人倾(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总而言之,它们都不是白酒。李清照喝的什么酒?我们说过,元朝之前应当没有白酒。换言之,李白、李清照等唐宋大家喝的就是各种米酒果酒之类。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李清照喝的是什么样的果酒米酒。刚才我们说过,李清照时期,没有白酒。她那个时候喝的,只能是米酒果酒葡萄酒等。李清照喝酒和她的人生轨迹一样,有地域性。我们不可能分得很细,可以粗略画一个范围:即在京城、在青州、南渡以后。在京城时期,李清照过得基本是官宦人家的生活,喝的酒应该是比较有档次的酒,是否是宋代时期的黄藤酒也未可知。我们上文说过陆游《钗头凤》提到过黄藤酒。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总而言之,与家庭生活环境地位相适应,李清照能够喝的酒一般品位比较高。绝不可能如它的前辈苏轼被贬黄州之时自酿的米酒,口感极差并且喝得闹肚子差点丢了性命。蒸酒图在青州时期(含莱州、淄州),是李清照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稳定时间最长的时期,一共20年。她的很多诗词特别是关于酒的诗词都作于这个时期。这个时候李清照喝的酒应该入乡随俗,考虑到就近取材,应该喝的是青州当地的各种酒。这些,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研究。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青州的风物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青州的大量考古发现的酒器早的可以上溯到远至殷商时期甚至更早,这说明青州地区酿酒历史久远。到宋朝,李清照来到青州能够喝到青州当地的美酒应该不成问题。在白酒之前,米酒应当是最盛行的一种酒,青州也不例外。倒是果酒,青州有独特的优势:青州生产各种果蔬。据资料显示:青州西南山区是中国最大的敞口山楂产地。柿子树遍布整个西南山区的村村落落沟底山坡,青州柿干更是闻名世界。而山楂和柿子都是酿酒的很好的原料。有研究者称,当年李清照饮用的是不是柿子酒或者山楂酒也未可知!李清照夫妻在年--年之间生活于青州。史料上有这样的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年),四月二十五、二十六两天,赵明诚登上了仰天山,游览了水帘洞并题名刻洞内石壁。难道赵明诚仅仅是为了游山玩水?在青州住了13年,为什么在离开青州到莱州赴任之前到仰天山?我们不妨进行一下假设:最美青州四月天,春和景明,万物复苏,正是踏青登高的好时节。仰天山位于青州府益都县西南部,是一处风景绝佳之处,距离青州府城30多公里,沿途山峦起伏,村庄遍布,果树满坡,成片的山楂树,合抱粗的柿子树随处可见。初春时节,远山近树山坡沟底已经是生机盎然。赵明诚一行众人夜宿山下,围炉夜谈。这个时候,赵明诚已经得到赴任莱州的任命,他们此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为李清照取回最爱喝的青州酒。这个时候,也是农家自酿酒的收获期:冬季里的“春酒”这个时候应当可以开封了,并且,山里农家珍藏的是柿子酒、山楂酒等这个时候也经过长时间的窖藏开始陆续端上酒桌:储存些喝顺口的青州果酒,带到莱州去,实在是很有必要。当然,这仅仅是猜测。我们能够肯定的是,李清照喝的酒应当是青州地产的各种米酒果酒,“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共赏金尊沉绿蚁,此花不与群花比”等等,如此之美:斟一杯李清照笔下新酿制的美酒,看着那些细如蚂蚁的泡沫,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酒花,想想都是一首诗!那酒至于是什么品牌的,已经成为千古之谜。或许,随着时间的延续,人们能够有新的发现!我们拭目以待。(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