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辰#陶器篇-50#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年重头戏“世界陶瓷之——陶器篇”正在进行中……(图:伊朗彩陶碗,伊朗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印加文明纳斯卡陶器)上篇说到:印加文明是美洲三大著名古老文明之一(另为玛雅文明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的分布区域涵盖了现在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的部分地区。由于分布范围较广,不同生态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便有了文化上的差异,反映在陶器上则是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陶器艺术,如纳斯卡陶器、莫切陶器、莫戈龙陶器以及查文陶器等等。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印加文明陶器中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类——纳斯卡风格陶器。它以色彩丰富、陶质匀细、造型别致而著称。最有趣的是它的彩绘纹饰中多以喵星族为描绘对象,其画风俏皮可爱,生动活泼。.不啰嗦,赶紧上图!(本文图片由作者拍摄,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纳斯卡文化得名于纳斯卡河谷,年代约为公元前—年(另说公元—年)。该文化以农业和捕鱼业为基础,居民贫富差距较小,也无权力较为集中的酋长等部落首领,人民生活相对宽松与自由。纳斯卡文化早期的彩绘陶器主要是绘画在白底或暗红色的底色上(上图),纹饰多以猫科动物和植物为纹样。(桥型梁双注口彩绘陶壶)纳斯卡陶器最常见的器物为:桥型梁双注口壶,这是鉴别纳斯卡文化陶器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器身呈圆球形、顶端竖有桥型梁连接的两个注水口的水壶,在纳斯卡文化遗址中非常多见。此类陶壶纹饰中的猫科动物图案与器型有着很好的呼应:壶体扮演了动物的头部,两个注水口恰好表现为耳朵,口、眼、鼻、胡须等通过绘画表现出猫科族的生动形象。据猜测,猫科动物可能是纳斯卡文化中某位神的形象。桥型梁双注口猫科纹彩绘陶壶。(猫科动物形人物纹彩陶杯)在古代秘鲁,猫科动物一直为统治者、武士、巫师和猎人所顶礼膜拜。这种动物喜欢直接洞穿猎物的头盖骨作为攻击手段,类似于人类的斩首,是勇猛力量的象征。在古代秘鲁人眼里,这种猫科动物被看作是神的化身。纳斯卡文化中另一种常见的陶器是敞口钵,颜色丰富,十分亮眼。纳斯卡陶器的风格大致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颜色较少,晚期时用于彩绘的颜色有黑、白、灰、黄、橙、红、褐等多种,且纹饰题材丰富、绘制精细。纳斯卡舞蹈纹彩陶钵晚期的纳斯卡陶器纹饰还出现了人物纹,这些人物纹呆萌幼稚、憨态可掬,可爱至极。想必纳斯卡人能够制作出这样古拙可爱的陶器或与他们生活状态相对宽松与自由有一定的关系。纳斯卡人物纹陶器。更多精彩敬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