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陶器

发布时间:2023/11/27 15:40:28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陶器:

1.大溪文化陶器2.屈家岭文化陶器3.河姆渡文化陶器4.马家浜文化陶器5.良渚文化陶器

1.大溪文化陶器: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主要分布在三峡地区以及鄂西长江沿岸。大溪文化陶器品种较多,包括彩陶、红陶、黑陶、灰陶和白陶。制作方法采用手制,主要用泥条盘筑方法,口沿部位以慢轮修整。陶土多为泥质,夹砂陶有的羼入石英质砂粒,有的羼入碾碎的稻谷壳,它们炭化后变成黑色,形成黑陶的效果。

2.屈家岭文化陶器: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文化类型,它主要分布在江汉地区。这时期的制陶水平较高,早期以黑陶较多,晚期则以灰陶为主,最能代表屈家岭文化制陶技术水平的是一种胎壁很薄的彩陶,壁厚仅1毫米左右,被称为“蛋壳彩陶”。

3.河姆渡文化陶器:河姆渡文化是目前长江下游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原始文化,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由于年代较早,其陶器制作还处于较为原始的手制阶段。陶质比较单一(夹炭黑陶),胎质疏松,器壁较粗厚,造型也不太规整。

4.马家浜文化陶器:马家浜文化在继承河姆渡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马家浜文化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也有部分泥质红陶、灰陶和少量黑陶及黑衣陶。

5.良渚文化陶器:良渚文化分布范围大体与马家浜文化相同,是在马家浜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良渚文化陶器中最具特征的是泥质黑陶,但大部分属于灰胎黑衣陶,由于烧制温度不高,胎制较软灰黑色的陶衣很容易脱落。除此还有少量薄胎黑陶,与山东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近似。

马家浜文化陶兽面器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59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