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三字经新篇我和我的祖国1949

发布时间:2024/12/10 14:35:22   
三字经新篇91-92作者:李理延绵史,各朝撰。有取舍,有粉黛。对疑问,细分辨。须用心,求卓见。每个历史时期,都会留下一些珍贵文物为其佐证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脉络,比如石器时代留下的狩猎工具及生活用具、陶器时代留下的精美陶器和瓷器、青铜器时代留下的青铜尊、鼎等祭祀用品。在史料中,除了文物外,还使用了大量文字,对各个朝代的主要思想、重大事件给予记录。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经过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不停续写、不断补充,先贤们为后人留下了浩瀚文字史。当然,其中也不排除各朝各代,注重自己的制度倾向和史料使用时的取舍标准,其中不乏对本朝的刻意粉黛。对史料中出现的疑问,历代史学家们不断给出去伪存真的研究成果。作为普通读者,在阅读史书时也需要专注用心、进行分析、以求真知卓见。让“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普惠大众,避免因偏听偏信一家之言,而形成思维局限、观点肤浅。如果只是习惯人云亦云式看问题,那么认识就会流于表层,离真相比较遥远。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明智”这句话,常被人们引用。原句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些道理深刻的警句名言,不管时隔多少年,人们一旦读起它,便会产生一些联想。这句话语出英国人,培根,生于年,卒于年。是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民间言,官方言;演义言,综合看。不迷信,不割断;沿革中,看曲线。真正的学识,应该是建立在博览群书基础上的客观分析和正确判断。不管是民间“族谱”、坊间“民谣”,或官衙“县志”、朝廷“史籍”、包括“野史”艺文演义等,这些只能作为思考问题、寻找答案的材料,要获得精准观点——就不能迷信一家之言,不去割断历史孤立地看问题,要遵循社会发展及历史沿革规律,学会在起起伏伏的曲线中,找寻历史真相,而不是轻信某种结论。事实才是最有力的证据。王莽篡权“王莽篡汉”,是指西汉的刘氏天下,一下变成王姓时代,这不仅仅只与王莽个人有关,其中关系可谓错综复杂。起因是,开始于汉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余年母仪天下,她一共辅佐了四个皇帝。期间,外戚王莽,凭借姑母王政君的威望,结识了许多名士和将相大臣,这才让王莽后来有机会自称“摄皇帝”。进而导致西汉灭亡。王莽也达到他托古改制、篡汉自立的政治野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4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