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汝州阎村遗址画之初始

发布时间:2024/12/26 15:00:44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3月12日,阳光和煦,汝州市纸坊镇纸北村阎村自然村东的田野上,村民正在劳作,喝饱了水的麦苗绿油油一片。在文物保护员闵改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沿着麦田间的一条生产路,来到了写着阎村遗址的石碑旁。

阎村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约—年)中、晚期的部落遗址,位于阎村东,黄涧河西岸台地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这里出土了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目前珍藏于国家博物馆,在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组)重要文物中名列第一。

挖树坑挖出国宝

在阎村遗址一处断崖处,杨小栓指出阎村遗址文化层。

再临阎村遗址,文物爱好者杨小栓很兴奋,他快步走到田埂上查看起来。在一处1米多高的断崖前,杨小栓指着中间混有散碎陶片的土层说:“这是阎村遗址的文化层,这个土层内随处可见先民生活的痕迹。”

“那边还有几个灰坑,是先民堆积废弃物的地方。”汝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戴光武介绍道。

灰坑位于建国渠堤壁上,已被黄土掩藏。在其不远处坍塌的土堆之中,戴光武发现了几块红色陶块,杨小栓检查后说:“这是仰韶文化阎村遗址的典型陶片。”

年,原临汝县文化馆的文物干部发现了阎村遗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处遗址都默默无闻。年,原临汝县纸坊公社纸北大队村民在阎村东地挖树坑时,挖出了一批陶器。纸坊公社文化站的李建安将这些陶器运回自己家中,然后分批送到原临汝县文化馆,交给时任馆长张久益。这批陶器共13件,不少已残缺或碎裂,其中就包括那件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平顶山博物馆“山下故原”展厅第三单元仰韶文化中提到,阎村遗址年出土的一件陶缸,器表绘有鹳鱼石斧图,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原始的一幅陶画。

彩陶画作耀文明

年冬,当时在洛阳地区文物考古队工作的杨小栓回汝休假,张久益拜托他帮忙修复阎村遗址出土的这13件陶器。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复制品,现收藏于汝州汝瓷博物馆。

“清点过后,我对这些陶器进行清洗、对接、吻合、粘接,逐个修复成型。”杨小栓回忆说,其中一件陶缸修复成型后,在缸的中间部分可以清晰看到褐白相间的彩绘图案,由水鸟衔鱼、棍绑石斧组成。

“这件彩陶缸,在之前汝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物及彩陶片中均没有发现过。张久益馆长特别重视,年春节原临汝县文化馆举办了文物展览。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作为展品之一被放在第一展厅。”据杨小栓介绍,时任省文联副主席的张绍文回汝省亲,在文物展览上看到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时非常惊奇,从绘画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说鹳鱼石斧图不是单纯的写意画,而是多体组合。回到郑州后,张绍文撰文《原始艺术的瑰宝——记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鹳鱼石斧图》发表在《中原文物》上,文中称鹳鱼石斧图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原始、最完整的一幅陶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鼻祖”。

之后,省文物研究所汤文兴先生到阎村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并撰写《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称鹳鱼石斧图是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幅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画,“在我国绘画史上也是一件罕见的珍品”。

“这两篇文章奠定了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研究基础,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6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