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将一个孤立的动物图像画在陶器上,这种做法
生殖主题绘制在表现死亡的陶缸(盛装尸骨)上,体现了作者企望生命永恒、代代相传的观念。我们可以相信这组图像与表现生殖的巫术或崇拜活动有关。有人推测,图像的绘制者可能就是巫现,或其家属,或其关系亲密者,在这个意义上,巫现就是当时的艺术家。《人面蜕鱼纹彩陶瓶》又是一件可从两方面解释的作品(图35)。该彩陶瓶年出土于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高38.4厘米,红陶黑彩。
关于它的年代,或说为仰韶中期的庙底沟类型‘,或说归仰韶晚期,或归于马家窑类型。陶瓶中部绘一蜕鱼,鱼的头部似人面,双眼圆形,眉及鼻处为十字,嘴部为竖直线,鱼体扭曲似三角形,鱼体画有斜网格纹,两侧各顺着鱼体画有一细线,上部似有一对前肢,肢端有四指似人手。有人认为这是人面蛇身纹,而一般认为此图像是蜕鱼,俗称娃娃鱼。将一个孤立的动物图像画在陶器上,这种做法并不多见,于是作者的动机便是颇值得探讨的事。
我们或可认为是一般的动物图像,亦可认为是一种氏族图腾或含有某种原始宗教含义。从形式上看,鱼体两侧的细线值得注意,它似乎并不是表现鱼体的必要线条,如果不要这两条线会更加像鱼形,而加上两边的线条后反而不贴切,两线的上端未连接头部,与鱼体脱离,似乎表现了另外的意思。地画这种形式在原始艺术史中十分罕见,所以甘肃大地湾发现的地画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