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临潼县的鹿台村是一个距离县城40多公里的偏远村庄。年,鹿台村有几个心眼比较活的农民,看城里正在大兴土木,砖瓦的需求量很大,于是就在村边的一片野地里边办起了一个砖瓦厂。一日这片厂里边请来了推土机,准备把附近的一个小山坡推平,好就地取土烧砖,推着推着,山坡上的一片黄土,突然发生了塌陷,地上一下子就露出了一个黑窟窿,有人扒开浮土一看,底下居然有一座石头砌成的建筑,里头还放着不少那古香古色的物件。
那个时候大多数村民的脑子里边还没有什么文物保护意识,都认为是地下挖出古董了,那是自己运气好,该发财。于是在场的村民那是一哄而上把地洞里的东西搬了个精光(石门、舍利宝帐,金棺银棺,重要的文物都抢回去了)。
等村民们搬完地洞里的东西推土机继续施工,于是把地洞又埋了起来。过了好几天,西安市文物局才收到砖瓦厂工地挖出文物的消息。闻讯之后,文物局立马组织了一支工作队赶到露台村,开始追缴被哄抢的文物。
时任临潼博物馆馆长的赵康民就是当年工作队的负责人。一到露台村赵馆长带着手下挨家挨户上门讲法律,讲政策,一通思想工作做下来,有不少村民终于是交出了他们抢到的文物,赵馆长他们一看这些文物的等级可是不低,里头有鎏金的佛像,有金银器皿,而最打眼的还是那几件陶器。
其中有对栩栩如生的狮子专家都说呀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这种造型的狮子,这是绝对的宝物,一个是啃脚指头,一个挠痒子,这个造型活泼生动,讨人喜欢。它的出现一扫唐代帝王陵墓前那四蹄抓地石狮子呆板的风格。
经过鉴定狮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三彩”。加上其他的金银器皿,让工作组的专家一致确定,这样的文物一定是出自高等级的唐代贵族墓葬。于是,他们一边继续追缴被抢的文物,一面迅速组织考古队进驻砖瓦厂的工地展开了抢救性的发掘。
经过几天的清理,地洞的真面目终于完整的呈现在了考古队的面前。刚开始的时候,考古人员都认为这是一座古墓,因为它所在的位置,面朝骊山,背靠渭河,正是所谓的风水宝地。另外整个地下建筑,呈甲字形,有甬道,有主室、耳室,主室正面还有枷锁的石门,这也是典型的贵族墓葬的结构。可仔细发掘之后,考古人员又感觉不对劲。地洞刚被发现的时候,村民在里头搬走了大量的文物,这说明他之前没有被盗过。可是考古人员翻遍了地洞的边边角角,结果连棺椁尸骨的影子都没发现,更别说墓志铭了,怎么会这样呢?
金银财宝都在,不值钱的棺椁尸骨却被盗走了?这不合理啊。如果不是这样,墓里的棺椁、尸骨就算是腐烂了至少也应该留下一点渣子。就在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个新的发现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疑团。考古队在工地发掘的时候,有另一拨人继续在露台村追缴被哄抢的文物。调查过程当中,有村民向工作组反映了情况。发现地洞的那天,他们村的蒋老汉也在砖厂干活。老头手脚慢了点,没抢到什么值钱的宝贝,就把地洞里的两块石板给搬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