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的制作,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一项复杂的手工艺,它是考古学上划分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类型的主要标志。用粘土制作再通过火的烧炼而造成的陶器,则是人类利用自然物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而制造出来的实用器皿。在此以前,人类制造石器·木器等,都只是改变自然物的表面型状,而没有改变它的内在分子结构。但陶器用粘土烧制的陶器,改变了它表面自然形状,同时也改变了它的内在分子结构。因此,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物质的创造性活动。中国最早大约在距今年左右,首先在中国南方可能已经开始制陶的试验,到距今年左右大致完成了陶器的发明和探索。年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圆底罐,其年代据放射性碳素测试为公元前±年,为夹砂红陶,外表有绳纹。裴李岗文化(公元前~前年)中的陶器则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在接下来的磁山文化(公元前年~前年)、大地湾文化(公元前年~前年)、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的制陶工艺不断发展,品质提高,种类增多。自从陶器的出现,使陶器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并继续扩大到工具的领域。陶器的发展还推动了人类进入金属时代,因它的耐火性能,将之作为治炼金属的容器。因此,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物质文化水平,从陶质制成品上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反应。同时,古代保留下来的遗存以陶器为多,因之在考古学上又把陶器作为却别不同文化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