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资源 >> 哪儿最有可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在距今年到年左右,我们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地出现了人类文明聚集地,在考古上被称为“前仰韶文化”时期,其中比较 的有河南的裴李岗文化、山东的后李文化、河北的磁山文化、东北的兴隆洼文化、陕西的老官台文化、甘肃的大地湾文化、湖南的城头上文化、浙江的山上文化等。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人类文明忽然出现于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这些遍布大江南北的人类文明的源头在哪里?由于无法解释文明突然出现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海河流域,于是有不少人便提出了“中华文明多源起源说”,但笔者不这么认为,笔者认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只可能有一个。
这是因为,这些前仰韶文化具有非常多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的特点,说明这些古文化遗址的主人有着某种形式的内在联系,说明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1,屋居。已经由“穴居时代”进入“屋居时代”是前仰韶文化遗址的普遍特征,众多远古时期房屋遗址的出土,说明人类已经走出大山、走出洞穴,来到了平原,进入到“屋居时代”。
2,村居。这些前仰韶文化遗址,都是一个个的聚集村落,每个村落中又有明显的功能区划分,包括居住区、公共活动区、陶器加工区、墓葬区等。
3,陶器。陶器的烧制技术已经成熟,根据不同个公用制作不同的陶器;陶器普遍使用于生产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必不可少的的工具和器物。
4,玉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独特的文明标志,“玉文化”已经出现于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各个遗址,玉不但作为装饰物存在,而且已经成为权利的象征。
5,文字。虽然出土的陶文、刻符等文字的数量多少不一,但古老的文字出现于大地湾、贾湖、上山、跨湖桥、双堆、后李等各个遗址,说明文字不但早已出现,而其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之中。
6,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加工已经非常普遍,稻黍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生产的粮食在满足生存需求的同时,甚至可以用来饲养家禽家畜。
7,文化艺术。贾湖骨笛的出土,贾湖遗址、山上遗址和磁山遗址酒器和酒残留物的出土,说明人类生活已经普遍有了酒文化和歌舞艺术活动。
前仰韶文化的众多共同特征,从根本上否定“中华文明多源头”的观点。否定了“中华文明多源头”的观点,我们就需要面对另一个问题: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哪儿,哪儿是中华文明最初开启的地方?有一个地方,或许能能事实来解开这个世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