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优势 >> 瓶瓶罐罐里的ldquo酒rdquo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在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中,酒享有极高的地位。酒不仅是餐桌上的常客,也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我们如今使用的很多汉字,都和“酒”有关。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汉字王国》里是如何讲述与“酒”结缘的汉字和背后故事的吧。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酿酒。从周朝诗歌和甲骨上的卜辞里充满各种关于酒的诱人描写可以看出,酒在商代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与各种祭祖典礼有关。起初是怎么想出来要酿酒的,人们对此知道得不多,但是年公布的商代藁城的出土文物中有一座十五米长的建筑,从各种材料判断它是某种色(shǎi)酒酿造厂,它是迄今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古老的色酒厂。考古学家们还发现各种各样的陶器。一部分很宽的开口陶器很适合用于谷物或水果发酵用,这是酿酒过程的第一步。其他的陶器较细、较高,其中有很多是尖底的,上面装饰横条或棱纹。“酒”字是仿照这些坛子及其前身的形状造出来的。
酉
按照《马氏文通》的解释,这个字的意思为用8月新谷子酿造的酒。它漂亮得像是一种新开胃酒的广告。这个字还指下午5点到7点这段时间。它是一个酒坛的形象。
就“酒”字的一般概念而言——《说文解字》表示为“人类的喜与不幸”——人们是根据酒坛的形象创造这个字的,加上“三点水”表示液体。
酒
当人们在公元年用蒸馏方法酿出烈性酒的时候,人们在这个旧字的基础上区分新的酒精饮料。
东汉酿酒画像砖
四川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中国最有名的色酒是黄酒,特别是绍兴产的。这种琥珀色的米酒醇厚而芳香,人们用小巧玲珑的酒杯温热以后喝下去,它会直接流到血液里。它已有两千三百年的历史,驰名海内外。无酒不成席,遇有红白喜事绝对必要,如同在中国的重要庆典一样。过去人们生下一个女儿时,就要把一坛酒埋在地下,等她长大出嫁时再挖出来。人们请客人和祖先喝坛里的酒,剩下的作为珍贵的礼品由出嫁的女儿带到新家。
畐
“畐”字与“口”和“田”没有任何联系,尽管它的样子是这样。像“酉”字一样,它也再现从侧面看是一个长脖的酒坛。在甲骨文里它被当作“福”字用。转意是很容易理解的。坛是最重要的储存器具,不仅对酒来说是这样,对干的东西,如粮食,也是这样。而当坛子装满东西时,心里怎么会不充满富足感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呢!
马家窑涡纹四系彩陶罐
马家窑点眉纹双耳彩陶罐
为了区分这两种意思,人们很早就在表示酒坛的最初形象上加了一个表示预卜的“示”字,坛成了“福”字。
福
加的这个字经常被说成人们预测吉凶和解释能够影响人类生活的不寻常自然现象时使用的棍子。收成好吗?粮仓能装满吗?过得幸福、富足还是大难要临头?
后来的中国人总结出五种幸福:福、寿、康、宁、乐。每到春节人们就在临街的大门上贴上红对联,祈求来年幸福、吉利。如今这个传统大体上消失了。人们见到的对联的内容更多的是关于传统而不是宗教和迷信。作为装饰,“福”字也经常出现在家具、布匹和瓷器上。有时候人们会看到五种幸福寓意在五只蝙蝠的形象里——这是中国人喜欢的一种字谜。其中“蝠”字与“福”字的发音完全相同。
壺
这是个“壶”字。在最初的几个朝代它是指温酒用的壶,如今泛指盛热东西用的器具,加上其他的字可以组成“茶壶”和“水壶”等。“壶”字经常出现在甲骨文里。它表示那些有着很高和很重壶体、下边有结实底座的壶。有些壶的颈很漂亮,还有小眼睛和把手。这是很有必要的。实际的壶经常有半米高,用的时候很烫。
西周仿铜陶穿带壶
陕西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卣
还有一些商代的其他酒壶,样子很像古老的汉字,盖子上部总是有一个明显的圆球。唯一的区别是把手可以放下去。不过这类把手我们在已经看到过的酒壶中也能找到。请看下面这把青铜酒壶。它半米高,被确定为商朝中期制造的。壶面覆盖着有力的野兽面具和浮云图案。这把壶是年夏天在郑州城墙附近基建时发现的。郑州是商代主要城市之一。它在本质上与过去的“壶”字所依据的壶难道不是一样吗?
但是它却被称作“卣”,是“酒壶”的意思。
商代兽面纹提梁铜卣郑州出土
食
“食”字表现的是一个有足和盖的结实容器。按《说文解字》的解释,“食”字下半部分表示“谷香”“美宴”,这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食”字也有“缺”“暗”的意思,它包括在“日食”和“月食”的合成词当中。我过去觉得这点很模糊,直到我亲身经历一次日蚀看到这个隐喻是多么确切——月亮确实“吃”掉了太阳。
鬲
把源于古代的所有字都开列出来太冗长了。让我只举出最吸引我的一个。它是古代容器之一,有着世界其他地区鲜为人知的奇特结构。它就是“鬲”。它有三条牢固的空心尖腿,像是盛水和酒的罐子。有一种理论认为,把三个尖腿的容器连在一起坐在灶上更牢固,因而出现了这种容器。有可能,从节约的角度看,这种容器在任何情况下都优于常规的容器,因为它与火的接触面更大。食物能更迅速煮熟,柴火用得更省。
陶器鬲有三只中空腿,这是中国独有的
这种形状的容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在商代达到鼎盛时期。这时候它在盛食物的容器中是最常见的。在某些出土文物中,它占人们发现的所有容器的四分之三。它们几乎都是烟熏火燎,有长期使用的痕迹。但是后来这种形状的容器大踏步后退了,到公元之初已完全绝迹。
它一定是人们所设计的最实用的容器之一。但历史远未到此为止!人们在它的口上放了另一个底上有孔的容器。热气从在硕大的腿里被煮的食物里上升,在上面的容器里做菜和其他东西。上下一体,不论是热量和味道都不会失掉。
这是一项典型的中国发明!这类合二为一的容器通常被描写成“饭锅”或“蒸锅”。它给人的印象是,上半部分蒸大米饭,就像我们有的时候做的那样。
仰韶附近的不召寨出土的蒸煮用具新石器时期
鼎
在商代人们开始用青铜铸造很多常用的容器。鬲也变成了由青铜制造的最常见的容器。另一种容器像鬲一样由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被称作“鼎”。起初是圆的,有三条腿,后来演变成方的,又加了一条腿。在规模和含义上都变大了。最初它是普通人使用的一种容器,后来变成了一种高贵的祭祀容器,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人们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圆形鼎有公斤。最大的方鼎有公斤,厘米高。
商早期尖足鼎
商晚期扁足鼎
西周青铜龙纹鼎
“鼎”字就是根据这类容器创造的。
本内容节选自《汉字王国》
[瑞典]林西莉著
李之义译
互动时间
除了以上汉字,还有许多与酒有关的字词,比如很多带“酉”旁的字都与酿酒有关。你还知道哪些与酒有关的汉字或故事?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汉字王国》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开
89.00元
点击“微店”
购买图书
复制“淘口令”
¥2RJFHpB¥
打开手机淘宝购买图书
融媒体主编:赵军平、金萌萌
融媒体副主编:张舒、范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