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原始陶器的器型之美

发布时间:2022/4/20 16:38:02   

原始陶器收藏的美学基础

陈逸民陈莺

中国是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早在2万年前的冰河时代,生活在现江西万年县大源乡仙人洞的早期人类,已经开始使用陶器。[1]这项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不仅确立了中国境内人类使用陶器的历史,也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呈现多元状态,所谓满天星斗化是客观的存在。[2]万年洞陶器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并非单一的中原一元化。

在传统的历史认知中,一般都把农业文明置于比游牧文明更高的层次,而陶器的发明与农业的出现、人类的定居生活等有关,也是农业文明趋向成熟的标志,因而,万年洞的发现和吴小红、张弛等人的研究,[3]说明人类的第一件陶器是在中国境内制作的,这就使得这些陶片和危地马拉玛雅神庙太阳神面具、德国迄今最古老的罗马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一起被评为“年全球十大考古发现”。

由此可见,陶器的烧制成功,是人类生活的一件创世纪的大事,它改变了人类生活的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生产分工和聚落形态,使定居生活成为一种常态。在新石器时期,陶器已经渗透进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原始社会人类不可须臾离开的器皿。

因此,理解原始社会中国陶器的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才能真正了解中国陶器的辉煌成就。而原始陶器所具备的艺术之美,则是收藏爱好者趋之若鹜的藏品。

原始陶器的制作技艺、造型艺术、绘画构思和社会功能,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新石器时期绚丽多彩的社会画面,足以让我们对这个时期的人类文明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估价,探索和研究原始陶器的内涵,不仅成为陶瓷研究者十分重要的迫切任务,也可以从中寻觅收藏家千方百计收藏原始陶器的动因。

1、原始陶器的器型之美

原始陶器最早是作为生产和生活工具出现的,但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制作技艺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它逐渐艺术化,以适应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各种各样的器物造型陆续出现,成为后世众多造型的滥觞。

1台湾故宫藏品

2良渚文化嘉兴博物馆藏

当今的艺术评论家,特别欣赏宋代瓷器的造型,贯耳瓶就是一种交口称誉的造型,图1就是一件现收藏于台湾故宫的贯耳瓶,追根溯源我们也能在良渚文化的陶器中找到它的身影,图2的贯耳瓶和图1的造型(嘉兴博物馆收藏),相隔四千多年,却又何其相似乃尔!“这种以干净利落的线条勾勒出的厚重丰润的体态,早从石器时代开始的陶瓷艺术中就已经得到证实,它的重现是在宋代丰腴的文化土壤中的一次再生”[4]

3盘口的器型

这种再生可谓比比皆是。无论是罐、缸、盆、钵、盂、瓶、壶和豆的造型,原始人类都已经将这些器型昭示于史,甚至器物造型上的细节,都能一一发现。如盘口的瓶或者壶,早在半坡类型的斜纹细颈口壶上就已经出现,图3所示就是一件收藏在甘肃博物馆的盘口壶。在器型的局部设计上,无耳、单耳、双耳、提梁、甚至带人首和人形的设计,先民们也已经提供可以参考的类型。

原始人类对造型艺术的追求就是如此丰富多彩。

4裴李岗遗址出土的陶鼎(河南博物院)

原始陶器对青铜器的造型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图4所示的陶鼎,在河南博物馆院展示时就标明为:“乳钉纹红陶鼎-鼎之滥觞”,这件距今~年的裴李岗文化的陶器,是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鼎形器,其表面的乳钉不但可以加固器皿,更用以装饰,从鼎的造型到乳钉纹的装饰,这件陶器都是中国鼎这种器型的造型艺术的先河。

5陶鬲

鼎可以从裴李岗文化找到源头,鬲也能从石器时期的陶器中发现端倪。图5就是一件陶鬲,这件出土于偃师龙山文化遗址的陶鬲,应该是商周时期青铜鬲的前辈。在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期的原始陶器中,都能发现了豆、盆、壶、爵、鬶甚至甗等器型,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的原始陶器是青铜器之母,青铜器瑰丽庄严的造型来自于原始陶器的母胎。

即使是玉器,不少器型也能在陶器上找到它的源头。比如璧,很可能是陶纺轮的演变,而玉壶、豆、杯、盆和瓶等造型,也应该受到陶器的影响。

我国原始陶器的造型艺术,对后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是新石器时期社会生活的生动写实,更是我国雕塑艺术的源头,原始陶器的器型之美,是它们最基本的美学构成,成了收藏家馋涎欲滴的追求。

[1]吴小红、张弛《中国仙人洞遗址两万年陶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年6月28日。

[2]苏秉琦,《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辽宁大学出版社,年9月第一版。

[3]同1。

[4]陈逸民陈莺,《宋代官窑瓷器的鉴定-论瓷器神韵和意蕴的唯一性》,《文物鉴定与鉴赏》,(1),P34~39。

陈逸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