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盖了新房,临颍86岁老汉制陶养家黄胶泥越

发布时间:2025/1/17 11:14:48   
86岁老人以做陶器为乐时至今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陶器的使用越来越少,瓦店昔日的繁盛不在,陶器作坊更是难觅踪迹。然而,在瓦店镇盆张村,有一位叫张启忠的陶器匠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小作坊,以做陶器为乐。记者一年来多次到盆张村,探访张启忠老人的陶器作坊,了解这门老手艺的制作过程。张启忠今年86岁高龄,除了有些耳背,身体非常好。陶器制作是力气活,原料黄胶泥要从一丈多深的地下挖出来,经过晾晒后加水和泥、揉泥,把其中的细碎砂石全部取出,把和好的胶泥切割成块存放至作坊。在制作盆罐前,取出胶泥继续用手揉搓,如同和面一般,让胶泥变得筋道、至密,最后再通过旋轮制作成瓦盆,上架晾干。这些工序基本由张启忠一个人来完成,有时候老伴会在一边打下手。从制作到入窑烧制最终变成陶器需要两个多月时间,一年最多烧三窑。弟兄几个都会做陶器张启忠有9个兄妹,他排行老三。张启忠13岁就跟邻村师傅学做陶器,至今已入行70多年了,他的兄弟们也都会这门手艺。“农民下地掂茶的叫茶罐,还有大罐、豆腐脑缸、生豆芽缸。我二哥是做大缸的高手,后来我也学会了,各式各样的缸都会做。”张启忠告诉记者,做陶器可以就地取材、成本低,在那个年代,有门手艺是全家人谋生的保障。“做瓦盆瓦罐全靠人工。早上鸡不叫就起来,两三个人分工,有的揉泥,有的做盆,有的修整形状,到吃早饭时候能做五六十个,一天做近千个,费力气着呢。”张启忠说,这手艺可不好学,泥软了会变形,需要及时修,否则做出的罐“歪瓜裂枣”,不美观。这都得慢慢摸索,没恒心是学不会的。靠手艺养活一家人张启忠靠做瓦盆瓦罐养活了一家人,还给两个儿子盖了新房、娶了媳妇。如今家里不再需要他挣钱,但他还是丢不下这门老手艺,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再现昔日的辉煌。张启忠把手艺也传给了两个儿子。平时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只有在烧窑的时候才回来帮忙,他们对这种又累又不赚钱的工作并不热衷。这几年适合做陶器的黄胶泥越来越难找,销路也不理想,孩子们担心张启忠的身体,劝他安心在家养老,但他心里却有说不出的难过。“我从小就学这个,一辈子就这点能耐,不做盆我心里难受,舍不掉。”张启忠蹲在正在烧制的窑边,窑里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味道,像一笼即将出锅的馒头。闻到熟悉的味道,张启忠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778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