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此国宝文物曾作为申奥大使代表中国出征
作者:M·辰
#陶宝篇-3#
亲爱的小伙伴们,感谢您一路支持、跟随“走遍世界博物馆”从文明古国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腊、墨西哥、伊朗、中国一直走到欧洲系列的俄罗斯以及亚洲系列的土耳其等。现在,世界博物馆陶器瑰宝系列——陶宝篇正在进行中……速度围观啦!
之前说过,凡是在博物馆里居于独立展柜中的文物都必定是重中之重的宝物,尤其是国家博物馆这种寸土寸金之地,更是非一般之器所能享有的待遇(世界各地的国博皆如此)。
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件陶器——陶鹰鼎(上图),就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厅中享有独立展柜的一件国宝之器。
这个曾经用来喂鸡的“鸡食盆”何以能享有如此尊贵的待遇?它又是怎样来到国博的呢?
咱们打开话匣细细说……
(本文图片由M·辰、色影拍摄,版权所有)
器物简历
陶鹰鼎,约公元前—前年,新石器时代;灰陶器;年出土于陕西华县太平庄;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鼎,古代炊器,用以烹煮食物。器型多为深腹,圜底或平底,常见圆柱形或扁片形三足)
由图可见,此鼎造型为一只体型硕大的站立状雄鹰,鼎高36厘米;器内中空,背上开器口;两条鹰腿作为鼎足与下垂搭地的鹰尾共同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点平面,构成三足鼎立之势。
上世纪50年代末,陕西华县太平庄农民殷某在犁地时猛然感到犁铧一震,他以为是遇到了石头,于是刨土取石。没想到呈现在眼前的竟是一个萌萌的鸟形大罐。“嘿嘿,这罐子做个鸡食盆不错”,殷某高兴地把它抱回了家。
之后,这个大罐子便和殷家的鸡们朝夕相处,同吃同住。虽然罐子心里有些委屈:“知道我以前是干什么的么!”,但是能够见天日,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下,也算是心理平衡了。据说,鸡们刚开始时并不是很适应,看着它那一对目光炯炯的犀利眼神以及随时像是要冲向鸡群的架势,鸡们总是小心翼翼地绕到它的后面去吃食。当然,鸡们后来发现它也只是造型厉害,并没有实际的战斗力,也就无所顾忌地四面开吃了。
再后来,考古队在华县进行考古调研时,殷某主动将罐子送交给了考古队。经专家鉴定后,确认它为新石器时期罕见的鸟形陶器,命名为“陶鹰尊”。之后,它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件“陶鹰鼎”。
历史价值
话说考古队看到殷家的这件“鸡食盆”后,立刻就觉得此物非同寻常。因为新石器时期出土的陶器中从未见过有鹰形之器,且该器体量巨大,造型生动,制作精良,故而判断其绝非等闲之物。
实际上,新石器时期我国的陶塑器物非常多,如陶狗、人头形陶壶、孕妇陶塑等,而以鸟类为造型的陶制雕塑仅此陶鹰鼎一件,且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周时期的鸟兽形青铜器与此陶鹰鼎系一脉相传(如妇好墓中的铜鸮尊等)。
不仅如此,它还向我们展示了新石器时期的人们已经具有了制作这种造型艺术雕塑作品的能力,为我们了解那一时期人们的美学意识与制作技艺提供了一种新认识。
据专家考证,这件陶鹰鼎曾是祭祀神灵的祭器。上古时期,人们希望借助具有上天入地本领的神鹰将他们敬献给神灵的美食带给天神,人们将祭祀的牺牲烹煮于鹰鼎中,以此完成祭祀礼仪(没天理啊!我本“神食盆”,却被你们当作了“鸡食盆”。“落魄的老鹰不如鸡”,说的就是我啊)。
艺术价值
由图可见,此鹰双目圆睁,炯炯有神的眼睛从眼眶中凸起,突出了鹰凝神猎物的专注一刻;尖嘴勾喙,表现了鹰的凶悍与凌厉之势;粗壮有力的双腿、发达的肌肉,展现了鹰的威猛与孔武。整件器物给人的感觉好似它正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向着猎物猛冲下来……
然而,它又给人一种萌萌的卡通感觉。王者之气与呆萌之气,拙朴的静态感与极速的动态感,古典的优雅与现代的豪放以及集写实、抽象与实用功能为一体的完美设计,让我们不禁感慨:年前的古人何以有如此令人惊叹的巧夺天工之技,之思!
陶鹰鼎,因其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以及精妙无比的艺术价值,被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
陶鹰鼎早年被称作“陶鹰尊”。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内涵价值被越来多地“发掘”出来,文物价值越来越高,之后更名为“陶鹰鼎”。
鼎,国之器也!
年,为申办年奥运会,陶鹰鼎代表中华古文明出展瑞士洛桑新落成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成为中国国宝“申奥大使”之一。
之后,年,陶鹰鼎作为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的文物之一,从此再没有跨出过国门。想看它,来中国,来国博!
更多精彩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2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