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品味手艺品味生活简读中国美术学院手
《手艺——来自生活》周武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年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生根·迭代——浙江高校非遗研培的实践”展览,体现着非遗手艺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手艺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一个手工的盘子,或者一只柴窑烧制的碗,它们除了看起来特别,使用的时候也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它们中的某一些也许表面触摸起来特别细腻,而另一些可能会有种颗粒感。
有别于流水线上的工业产物,这些器物带给我们的感知是丰富而独特的。它们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趣味,唤醒我们的情感基因,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温情。
“手艺是人文生活的史诗,也是人类文明的原浆。”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周武如是说。
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用,手艺的存在就失去了根源,但实用必须跟审美相结合,这是手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最核心的需求。
在生活中,如果仅仅是为了实现存放水这一功能,我们可以使用任何工业化流水线制造的产品,如廉价的塑料杯、纸杯等。我们必须思考的是,以双手制作的器物,跟这类工业产物相比,其不可替代性在哪里,其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周武认为,其意义就在于手工器物在实用之上,还具有审美特征。这里的“美”除了指一般意义上的造型、色彩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即沉淀在手艺中的文化特质。这种特质是工业产品所不能替代的,是地域特征、时代属性融合于生活之后的综合产物,而具备这种特质的器物就成为一种人文物件,具有人文特性。
延展历史文化记忆,深化手艺思想内涵。主持编辑出版一本叫做《手艺》的书,是周武酝酿多年的一项计划。这一构思源于他在年出版编辑《上手——一场有关青瓷的跨界对话》的切身经历。《手艺》系列书籍的编撰,围绕“活化传统工艺、深耕东方美学、聚焦时代生活”的学术旨归,结合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承担的国家非遗研培项目事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