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即刻启程开启一场沉浸式三星堆文物修复之

发布时间:2024/8/23 18:35:48   

12月18日

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

正式开馆,

三星堆3—8号坑最新出土的文物

将在这里进行整理、修复,

大家可以在这里一睹文物尊容,

了解文物修复与保护知识,

同时观众还可以沉浸式体验

文物修复全过程。

文物修复听起来既新奇又神秘,

还带点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感。

那么,

文物修复工作到底是怎样开展的?

文物修复师们又是如何

一点一滴重现埋藏千年文物的华光?

相信很多小伙伴

都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了!

接下来,

就和小编一起

去开启一场沉浸式文物修复体验吧~

△视频制作:广汉市融媒体中心肖逸廖忆

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展厅面积约平方米,以提升古蜀文明阐释和展示水平为主旨,将文物修复、文物展示、参观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融于一体,运用最新的文物保护修复理念、设施设备以及一流的保护修复工艺,打造的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保护修复展示一体化工作平台,包括工作区(修复过程活态化展示区)、展示区两大区域,形成两条互不交叉的观展动线。

工作区

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工作区设有文物储藏室、陶器修复室、玉器修复室、金属类修复室、象牙修复室,可以为观众全方位展示文物的修复过程,从而揭开文物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

文物储存区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以陶器、玉石器、青铜器、金器等无机质文物为主,兼及象牙等有机质文物。因其埋藏数千年,受自身内部结构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为最大程度降低外界因素对文物的影响,文物出土后需进入相对稳定且适宜文物保存的环境等待整理修复。

文物储存区,就是根据文物保存要求,有效控制空气温、湿度,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的生长及代谢产物等因素,为文物提供相对安全稳定洁净的存储环境。

由于文物保存环境是因器而言的,比如无机质文物青铜器、金器、陶器等的保存温度一般在20度,对环境要求也相对简单。而如象牙、纺织品、骨器等有机质文物对环境要求就要高些,湿度须保持在50~60%,还要防紫外线、防尘、防虫、防霉等。所以文物储存区设有不同的储存设备来满足文物的保存条件,包括移动式多功能文物柜、重型横梁式文物储藏架、保温恒湿存储柜、无酸纸囊匣、库内文物转运推车、文物保护充氮调湿系统等。

#移动式多功能文物柜#保温恒湿存储柜

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有属于自己编号的“小房子”,被细心地保护着。

陶器修复室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主要器型有盛储器、酒器、炊器等。由于陶器质地疏松、多孔隙,吸水性强,受自身内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出土时大多存在残断、酥粉、裂纹、裂缝等病害,其修复处理方式通常会根据具体病害选择清理、加固、粘接、补缺、做旧等。

而前段时间三星堆发现的“大木箱盲盒”,也将有可能在这里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玉器修复室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石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包括璋、璧、瑗、环、琮及大量具有礼仪用途的玉制兵器和工具。但玉器质地坚硬且易碎,因此修复难度极大。

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大多存在表面附着物、残缺、断裂等病害,玉器的修复工艺——有清洗、拼对、补配、粘接、做旧等多项步骤,且每个步骤均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金属器修复室

再往前就是大众所熟知的青铜器与金器进行治疗的金属器修复室啦~

修复师们在确诊出了文物的具体“病害”后,会对症下药,采用清洗去锈、整形、补配、加固和做旧等修复手段。

而金器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腐蚀,所以保存较好,则不需要做特别的保护,只需去污清洗即可。三星堆出土的金器病害主要表现为残缺、断裂、变形、表面附着物等,需要修复工作者们的巧手进行清洗、整形复原、粘接等。

象牙修复室

在文物保护实践中,关于象牙的保护可以说是世界级的难题。象牙保存现状十分脆弱,出土后由于失水速度加快,会迅速开裂,风化,至最终完全粉化。具体病害表现为残缺、糟朽、断裂、剥落等。

为能更好地将象牙完好地保存,目前针对出土象牙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清理象牙表面泥土等附着物后,使用高分子绷带配合石膏进行表面加固,最后存放于低温高湿的冷藏象牙库房。但象牙的保存状况仍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为此,三星堆博物馆的修复师们在忠实传承传统的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让各工序变得更为便利和安全,使各类文物修复保持兼顾审美与科学的高水准,使古蜀历史继续闪耀千年。

展示区

进入展厅,一下就被一段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工作的实时视频吸引住了,配合一旁的“三星堆历年考古发掘点分布图”,能够帮助参观者迅速建立一条明确的文物从发掘到修复的叙事逻辑线。

通过展板展示的文物保护修复流程图,更能让大家明白文物修复是一门复杂且细致的工作。

同样每一个修复室外的电子触摸屏,也可以帮助我们获知不同文物的常见病害及修复工艺。

身后的视频配合着修复后的三号青铜神树实物,观众更能对文物的病害与修复有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展板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神树在出土时显示曾被火焚烧,碎片达70多片,并伴随有残缺、裂隙、变形、层状堆积、孔洞、表面硬结物等病害,可以说修复难度极大。

修复师们在确诊出了具体病害后,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才使得这件令人称叹的三号青铜神树展示在世人的眼前。

馆内还有多种科技产品,如体视显微镜、触屏显示器等,通过互动式体验,帮助参观者了解文物修复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少趣味性。

此次从祭祀坑里挖掘出来的文物也会第一时间送到修复馆来修复。前段时间火上热搜的陶猪、黄金面具、玉琮、立发铜人像等目前就在这里展示哟!

馆内还有一组文物修复时的珍贵历史图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不仅让观众了解到文物修复这项工作,更记住了每一位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出口处是留言弹幕墙,记录了大家来到文物保护与修复馆的观后感,博物馆会选择有意思的留言,放在这里展示~

文物修复赋予文物新的生命,

传承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明。

我们也期待更多的文物修复师们

可以通过精湛的工艺与灵巧的双手,

把文物倒流回最初的样子,

重现那个辉煌灿烂的古国。

如果你也想来感受一场沉浸式文物修复体验,

那就赶紧来堆里打卡吧,

和“文物医生”面对面

与历史对话,让千年古物再现异彩~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7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