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涂睿明古瓷之光,陶艺史上77件至美珍
文
楚汐
记得第一次参观恭王府,在流杯亭内看到「曲水流觞」的设计,遥想古时文人每逢佳节,呼朋唤友,齐聚于此,曲水流觞,酒杯流到谁面前,就轮到谁取来饮酒作诗~
当年最让我惊呼不已的便是这班文人墨客的奇思妙想,说一句「你们文人也太会玩了」都不为过。
只不曾想,今日在翻阅知名瓷人涂睿明的新书《古瓷之光》时,看到书里介绍的双耳托盏,更是忍不住想拍案惊奇,是了!曲水流觞的酒杯设计当如是!
本书内页插图
这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康熙绿釉暗刻螭龙纹双耳托盏,一眼望去,最特别之处莫过于杯子两边有耳,耳贴着杯子口沿平展开来。如作者所述,这里展开的杯耳即可起到平衡作用,又方便抓握。
也是,正要这样的设计才能在曲水流觞时,让杯子犹如小船儿一样顺水漂流,漂到文人面前,只待一伸手即可顺着杯耳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网图,侵删
显然,这份雅趣自是属于文人墨客间,一如有着下午茶传统的英国人,茶杯也是断断不可无耳的,且据说想要喝得优雅,还得三根手指举杯才不失礼仪呢~
但就饮茶习惯来看,唐时煎茶,宋时点茶,明代散茶,延续至今。我们知道,散茶是用壶泡,然后再倒入杯中品饮,且我们日常所见茶杯多是无耳。因此,从实用角度来看,茶杯有无耳,其实没什么影响,即便为了隔热,也不需双耳。
本书内页插图
更有甚者,这件杯子的造型也是普通至简。虽杯身中部偏上有一圈螭龙纹,却也是极常见的近古装饰……只是我们看不到的是,杯子青透的绿釉工艺,烧造之困难与风险,以及成品后的这份淡淡的绿,会因着光线的变化和观看者的角度而发生变化......恰是这份微妙让它平添了几许神秘气质。
而本书作者的有感而发,联想到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曾写下的「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等词,也引发了我记忆中恭王府里的流杯亭之所见......不得不说,曾经一眼望去让我觉得再寻常不过的杯子,此刻俨然有了超乎寻常的美感和意义。
也因此,当我读到作者在书里对普通之美的喟叹时,更是汗颜不止。他说,「普通并非不美,只是多了审美会疲劳,误以为普通就不美。」
作者:涂睿明
再联想到作者在序言里所写,曾经的中国瓷器之美征服了世界——它们占领了欧洲中产阶级家里的餐桌、壁柜等显著位置,被供奉于日本幕府将军的壁龛,被收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数百年间,不论地域、文化、种族,多少人为之倾倒。仔细想来也是,英文里不是还直接用小写的china来表示「瓷器」之意吗?
只不知何时起,当我们前往博物馆参观这些百千年历史流转下来的瓷器时,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略显尴尬的境地:
我们不知从何欣赏这些瓷器的美好,似乎只能跟随着导游的例行介绍,走马观花似地看看那些被布展在最显眼位置的瓷器……
而那些备受注目的瓷器展品前,自是人头攒动,但无一例外,大家都是闻风而来,看上一眼即走。当然,也并非我们不愿多停留,只是当我们对瓷器缺乏了解时,我们压根就感受不到这些艺术品的美好,即便长久停留,也看不出个所以然。
曾经的我也想过突破这种窘境,但世面上关于瓷器的书,或是从美学的角度来品鉴,难免大而化之,聚焦不到单品的细节;又或是就展品的鉴赏,又常流于工艺的介绍,读来甚是枯燥无趣……直到遇见了这本《古瓷之光》。
本书作者涂睿明是陶瓷文化研究者和作家,曾出版有《捡来的瓷器史》、《纹饰之美》和《制瓷笔记》等书,致力于景德镇瓷艺复兴,传承传播传统陶瓷文化、美学,推动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转化。
在他的眼中,陶瓷之美的历史,不过是一件件美妙陶瓷的历史,像一颗颗珍珠,在历史上闪烁着迷人光彩。
在本书里,他以朝代为序,遴选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上77件至美珍宝,从古瓷的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等角度切入,娓娓道来这些陶瓷器的各种变化之美——
本书目录
我们可以尽情领略到陶瓷的造型演变之美,比如那最初的陶缸,硕大的瓮形,看似简洁,却有着细节的讲究,尤其是口沿处的那一道卷边,着实兼顾了实用与美感;
还有那长颈如椎,形如垂胆的胆瓶,却常被用来插梅花,想来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物一器皆苦吧;而这份苦境又被留在了纳兰性德的词里:「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本书内页插图
更有那方正矗立于天地间的琮式瓶,只在口沿处和底足圆转,既柔软了坚硬的外观,更暗合了古语里的「天圆地方」的寓意;
此外,还有那棱瓶、梅瓶、柳叶瓶、葫芦瓶、棒槌瓶、抱月瓶、橄榄瓶……等各种形状,不一而足。
本书内页插图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装饰陶瓷的绘画纹样之美,比如最能代表马家窑文化的陶罐图式,以线为主的表达,寥寥几笔却张力十足的蛙人图案;
还有那被当做元代最高美学成就的元青花,这件鱼藻纹大盘最外层盘沿是连续的菱形纹样,中间一层则是缠枝莲,最中心圆面虽不是纹样,却也以四组水草界定出菱形区域画框,框内一条鳜鱼悠游自在……
本书内页插图
当然,还有在制作过程中浑然天成的特殊裂纹之美,比如冰裂纹,更有那能工巧匠精心绘制之云纹、水纹、莲瓣纹……等等,让人啧啧称奇的同时,忍不住想感慨一番造物之神秀,能匠之巧手。
因着烧制过程的不可控,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残破之美,且是可遇不可求的,毕竟,想也知道,下一次,无论如何,也定然再也破不出个一模一样的了~
本书内页插图
不可错过的,还有那独属于陶瓷的色彩之美,固然有我们比较熟悉的青花,更有我们鲜少留意到的五彩、粉彩、吹绿、洒蓝......等等,而色彩之间的搭配之和谐,烧制之不易,也是分分钟让人喟叹不已。更重要的是,这些宝贝瓷器的五颜六色,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瓷器非白即青的浅薄认识
本书内页插图
此外,本书作者也不忘介绍瓷器的材质之美、工艺之美,以及功用性之下的生活之美。但让我最感意外的还属作者的文字之美。
古瓷之光(知名瓷人涂睿明全新力作精选77件陶艺史上的至美珍宝)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购买77件精心遴选的至美至爱之瓷器,那些造型的优雅、颜色的美妙、画面的意趣、细节的深意、背后的故事、承载的文化底蕴……等等,逐一诉诸于笔端,直达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分分钟领悟到中国瓷器之美。
可以说,在他笔下的每一件陶瓷,都泛发着迷人之光。而我们的这一趟阅读鉴赏之旅,实不虚此行。
-END-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我是
楚汐思读绘,感谢阅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