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国博元代陶器展元青花梅瓶执壶和玉壶春瓶
元朝不足百年,真正称得上是“元青花”的瓷器,还得从其设立“浮梁瓷局”之后算起,再加上元末战乱,真正生产元青花的时间更短,从元末到现在也六七百年了,元青花存世量自然不多。很长时间里,别说有意识的收藏,就算认识也不被认识。
被作为元青花标准品的现收藏于戴维德基金会的至正大瓶就是因为不被认识,在民国初年被以两个银元卖给英国军官。这个军官将其带回英国捐赠给大维德基金会的。
元青花重新被认识还不足百年,而且还是两个外国人做的工作:
年,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霍布逊到戴维德基金会东方艺术博物馆参观,看到了那对青花大瓶,他又认得汉字又懂瓷器,发现了大瓶的与众不同。他发表了《明以前的青花瓷》,他的研究揭开了元青花研究的序幕。
年深秋,美国弗利尔艺术馆的中国古陶瓷学者约翰·波普博士在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发现一只高60.5厘米的青花葫芦瓶。他研究后写了《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所藏一组中国瓷器》和《阿德比尔神殿收藏的中国瓷器》。这两本书开创了系统性研究元青花之先河。
据传,国内各地现存传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有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代青花瓷有多件。现在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博物馆,一个是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普萨拉伊博物馆,40件左右;另一个是伊朗德黑兰的国家博物馆,37件。
到目前为止,以黄金计,最贵的瓷器还是那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它在5年英国佳士得拍卖时的成交价约合人民币2.3亿元,当时牌价折合2吨黄金。
国家博物馆曾有一个关于元代陶瓷的“海宇会同——元代瓷器文化展”。国博办展,地方博物馆定会大力支持,却也只来了30来件元青花。其中,梅瓶、玉壶春瓶和执壶,因为造型挺拔,特别引人注目。
梅瓶最早出现在唐朝,宋朝时已大量流行。初为实用器,多用于盛酒或盛水。在辽代墓葬壁画中发现有用梅瓶插花的图案,说明它还有插花的功能。到了金元时期,梅瓶开始出现用于随葬。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南京沐晟墓出土,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这个梅瓶日本龟井明德教授认为属于明朝洪武以后的仿制品。
青花龙纹梅瓶,湖北钟祥郢靖王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
从胎质厚重、白釉泛青、青料发色、多层装饰带、花纹满密等诸多特征来看,为元青花典型器。
这件青花龙纹梅瓶出自钟祥明郢靖王夫妻合葬墓。郢靖王朱栋是明太祖的第二十三个儿子,永乐十三年与王妃合葬。其实,他墓中还有一只更重要的元青花梅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可惜这次展出没来。
玉壶春瓶最早见于隋唐时期,初为带盖铜质器。始为装酒水的器皿,后逐渐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陈设之物。
青花莲池纹玉壶春瓶,湖北省博物馆藏。
腹部主题纹饰为元青花经常使用的莲池纹,白胎、通体施透明釉,所用青花料为典型的苏麻离青料,色泽浓艳深邃,色重处有铁锈斑。
青花云龙纹玉壶春瓶,国家博物馆藏。
元代时玉壶春瓶的特点是细颈、瘦腹,风格秀丽,曲线玲珑。
青花龙纹玉壶春瓶,青州元墓出土,青州博物馆藏。
此玉壶春瓶为元青花典型器物。造型端庄,纹饰精美。
青花梨形执壶,内蒙古文物考古所藏。
壶身饰缠枝牡丹纹,流饰火焰纹,盖饰小狗,生动逼真。青花色泽艳丽,浓淡相宜。该壶造型活泼轻灵,装饰别致典雅,体现了高超的制作技术。
青花凤穿花纹执壶,国家博物馆藏。
此件执壶上的凤纹具有典型的元朝画法特征。造型规整,图案绘画自然洒脱,青花发色纯正。从已发表的元青花瓷资料看,此件青花执壶堪称孤品。
推荐相关阅读:
国博元代瓷器展:不只青花,青瓷也非常好国博元代陶瓷展:破青花沈阳:百合真美,赏花可以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