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477296.html甘肃省博物馆,一个被大众低估的博物馆。提起博物馆,大家会想到的是国博、鄂博、陕博、豫博这样的大馆。作为一家非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甘博被人提到时,往往只会谈及其镇馆之宝“马踏飞燕”,而对其它馆藏宝贝知之甚少。甘肃省博物馆的前身为甘肃科学教育馆,始建于年,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西北人民科学馆,年正式成立甘肃省博物馆。今年是甘博建馆80周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甘博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拥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等许多国宝级重要藏品。年底,甘肃省博物馆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让我们来看看它有哪些宝贝。先看铜奔马: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同样也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组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让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上,精确地掌握了力学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铜奔马出土时,马脸上还有粉、红、绿等颜色的彩绘,由于人为的原因,没有保留下来,也没有留下详细记录。铜车马仪仗俑队:铜车马仪仗俑队同样出土于武威市雷台汉墓。主车舆车通长36厘米,马高40厘米,奴婢俑高19.5-24厘米。铜车马出行仪仗,由38匹铜马、1头铜牛、一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气势宏大,铸造精湛,显示出汉代群体铜雕的杰出成就。彩绘木独角兽:彩绘木独角兽,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高35厘米,长93.7厘米。分体制作身、角、尾、足,再粘合而成,通体用红、黑彩绘,一侧涂白色。此兽做前行冲刺的动作。身体造型厚实,头、角、颈、背、尾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四肢动作变化生动,具威猛的气势。独角兽又名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抵御邪佞,将其置于墓葬门口,是为了起镇墓辟邪的作用。涡纹彩陶瓮:涡纹彩陶瓮,具有鲜明马家窑文化特色的文物,永登县蒋家坪出土,高52厘米,口径19.6厘米,底径12.5厘米。瑰丽大方的图案与魁伟丰满的器形相结合,表现出雍容华贵的气度,因而享有“彩陶王”的美誉。鼎形铜行灯:鼎形铜行灯,甘博镇馆之宝之一。行灯是长途旅行时携用之灯,它既要求灯体能容储足够的燃料,又要求方便、安全,不致因车马颠簸而使油液外流。此灯堪称行灯之标范。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在目前已经出土的仰韶文化早期的人头雕塑中,最为精彩的要数甘肃省博物馆的这件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这是一件实用的盛水器具,距今多年。年出土于甘肃秦安大地湾,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这件人头瓶,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古朴、大方的美女形象,体现远古先民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人头与葫芦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趣生动,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也是我国史前时期集彩陶、雕塑、造型于一身的杰出艺术品。在大地湾遗址出土的上千件陶器中,塑有人像的彩陶瓶仅此一件,该器物也许和原始宗教祖先崇拜有关,或是母系氏族崇拜的“祖先神”。马门溪龙:年在甘肃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身长22米,颈长9米,高近4米,体重活着的时候约40—50吨,生活时代为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蜥脚类恐龙化石,曾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恐龙。年8月26日在新疆奇台县发现的身长35米、颈长15米的马门溪龙刷新了兰州发现的合川马门溪龙记录,成为新的“亚洲第一龙”。但兰州的合川马门溪龙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我国最早发现的蜥脚类恐龙。黄河古象:黄河古象。据推测,在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剑齿象在河边饮水时,失足陷入泥潭之中,逐渐被泥沙掩埋,随着时间的推移,泥沙堆积的越来越厚,因而它的的骨骼得以完整地保存。秦人金饰片:上世纪90年代初,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国早期墓葬遭到大规模盗掘,国家文物局和甘肃官方联合打击、制止了文物盗掘犯罪活动,同时开展抢救性发掘,并启动了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研究项目。虽然追缴回一部分被盗文物,但仍有大批大堡子山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年原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的32件春秋时期秦人金饰片被成功追索回国。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批回归的32件文物中,除4件鸷鸟形金饰片以外,其他28件是由吉美博物馆退还原捐赠人戴迪安后无偿返还中国的。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回归,是我国第一次主动追索文物并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驿使图”画像砖:年代初,在世界万国邮政博览大会上,此画曾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物。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邮电部于年8月25日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小型张)一枚,悄然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所绘人物没有嘴巴,大意就是必须严守信的内容,不能泄露。也许就是基于这点,它成了中国邮政绿卡上的图案。魏晋时期“驿使图”画像砖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嘉峪关新城魏晋墓葬群5号墓。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砖上绘一信使,脸上没有嘴,意为保守秘密,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驿马四足腾空,奔驰在戈壁绿洲的道路上。这块写实砖画在我国邮政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唐三彩骑俑队列,唐代。甘肃省博物馆藏。秦安县叶家堡出土。这组骑马俑的造型设计和艺术手法,都具有明显的盛唐风格。绢底平绣人像,西汉。甘肃省博物馆藏。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宽带纹三足彩陶钵,大地湾文化(距今—年前)。甘肃省博物馆藏。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鲵鱼纹彩陶瓶。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甘谷县西坪出土,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小口、长颈、平底,腹上部有双耳,颈部有堆纹一圈。瓶腹绘黑色人首形的鲵鱼图样,一双短臂向外伸出,全身为斜格纹,尾部弯曲。三狗纽盖彩陶方鼎,我国出土最早的狗形象文物之一。梯山石窟彩塑坐佛和胁侍菩萨。中间的坐佛恬静安祥,两侧的胁侍菩萨身姿优雅,气度端庄。天梯山石窟是盛唐造像中的精品,属于唐代“丰肌秀骨”的典型作品,和莫高窟唐彩塑菩萨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完全可以与莫高窟唐塑造像齐名,因为数量比较少,更显得弥足珍贵。旋纹尖底彩陶瓶,又称酉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这件酉瓶出土时表层被土灰色“水锈”覆盖,看不到花纹。发现它的农民在文革期间一直用它来装机械润滑油,挂在自家屋檐下,修拖拉机、脱粒机用了三年,瓶子居然未破未漏。这件酉瓶年被陇西县文化馆征集。甘博的工作人员后来用稀释的醋除去了它表面土灰色“水锈”。器表墨线描画的水涡纹才露出来。这件酉瓶现在被评定为一级文物。这个结果从侧面也可以说明,出土的器形完整、饰纹精美的酉瓶标本是非常稀少的。甘博馆藏的宝贝远不止这些,需要全面了解,还需你走进博物馆,亲身去感受和触摸那些从历史深处被人打捞上来的一个个鲜活印记。文/小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