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坭兴陶陶花岛坭兴陶艺术陶是不是产生于

发布时间:2022/8/17 15:02:37   

我们知道,三国以后,陶制业便逐渐衰落,原因市东汉以后出现了瓷器。瓷器在实用方面与陶器相比,以其耐高温,不易变形,胎体吸水量小,光滑美观等优点,很快便广泛收到喜爱。这时,陶器与瓷器相比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已退居次要地位。此后的陶器,以北朝陶塑、唐三彩和北宋出现的江苏宜兴紫砂陶可视为重要的陶器生产。但北朝陶塑、唐三彩的生产都重在艺术品制作。其造型和装饰都不太注重日常生活实用。

紫砂陶却以它优良性能的陶料和独特的泥片镶接成型方式,从铜、玉、瓷、漆和其它陶制品的造型吸取艺术养分,还与传统艺术绘画、书法、金石篆刻的艺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装饰风格,既注重了日常生活实用价值,艺术鉴赏价值也大大提高。明清两朝紫砂一时空前发展,清代著名”曼生壶“就是金石书画家陈鸿寿(号曼生)设计、紫砂名工杨彭年制作再由陈鸿寿刻书画装饰而成。它不但在紫砂工艺史上独树一帜,在中国陶制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在紫砂陶方兴未艾时,清咸丰年间钦州陶终于又再露峥嵘。并将以”坭兴艺术陶“的英姿翻开中国陶器生产不同凡响的又一篇章。

当然,钦州文明离不开原文化的传承。明末清初中原经久不息改朝换代战乱开始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很自然又把北方文明带到南方。正如清道光十四年《钦州志》还记”宜兴器日益著名,逐于同光间,在鱼寮横街成一宜兴街“而此前”宜兴街“又称烟斗巷”,当然是因为鸦片战争前后前后坭兴陶烟斗制品太多的缘故。据传,当时,一筐筐,一箩箩坭兴烟斗制品就在这里聚集,一船船运出香港、越南、东南亚各国。

诚然,钦州坭兴陶作为一个火与泥的艺术形态和所有艺术品种一样,它必定不可能孤立于其它姐妹艺术而独存和发展,实际上在长期借鉴过程中,尤其宜兴紫砂和景德镇瓷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雕刻装饰风格,都被坭兴陶吸收融汇了。

为此,后来的考古者都以宜兴与坭兴的钦州方言声音相近,推想坭兴根源于宜兴,并说坭兴陶的创制者胡老六“相传他当过清兵,曾在江苏宜兴驻屯”,学了紫砂陶的生产技术,回乡后便制作小烟具。

然而,对“因有宜兴才产生了坭兴”,还应做一点粗浅的分析;

首先从生产工艺的成型流程进行比较。我们认为,所有陶瓷生产都是根据自己的泥质特点和自己的生产工艺进行的。紫砂的主要成型特点是拍打泥板镶接成型;坭兴陶则以传统的手工拉坯、压坯或者注浆成型。说起来,这种成型过程倒是与景德镇瓷器生产相似。因此要说胡老六当初“学了宜兴”,用泥板拍打镶接法制作坯体,纵观现存清朝民初坭兴作品,尚未发现这种工艺特色。今天坭兴传承的方式只能是钦州陶自己的传统习惯。另外,抛光工艺也大相径庭;宜兴抛光工序在坯体成型后就靠刮磨挤压至表面致密而光亮,接着入窑,出窑是成品;坭兴陶则相反,坯成后便入窑,烧制后彩打磨去表抛光才是成品。这一点,胡老六不可能又是“学宜兴”的,胡老六也只能用钦州陶本身的传统工艺。

至于钦州之曾经有“宜兴街”,或许是出于胡老六因为要借助宜兴的盛名达到推销他泥陶产品的目的。因为他这种陶制品外观上与紫砂的紫红色泽相似,恰巧,他又是在宜兴当过兵,这就和“走得人多了也变成了路”的道理是一样的,叫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名”

其实,从造型上看,坭兴和宜兴也是不同的;宜兴以紫砂茶壶为主要产品,其它产品也是五花八门,造型都十分高雅,仿真品可以乱真。但是由于泥质因素,紫砂大型作品却十分罕见;坭兴陶却因为泥质的优越,坯体大小几乎无任何拘束。

再说装饰特点,紫砂除以造型为主体外,书法、绘画、金石、篆刻都根据其陶土颗粒略粗的特点,只能以简洁的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坭兴陶却不但因为坯体的坚牢可以任随摆弄,精雕细刻,更因其泥质之细腻更是可以尽写书家画师神韵之妙,这是其它陶种不可相比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坭兴陶,不可能产生于宜兴,坭兴陶,它只能传承于一千三百多年钦州陶血脉,坭兴陶就是钦州陶的艺术陶。

钦州市陶花岛坭兴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02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