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资源 >> 居家云游博物馆看马家窑彩陶类型景泰
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为响应国家号召,阻断疫情传播,景泰县博物馆在暂时闭馆这段特殊日子里,为满足大家的文化需求,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景博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文博套餐,让您在居家战“疫”时尽情“云”游景泰县博物馆,了解景泰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
神秘的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展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又是甘、宁蒙三省交接之地。
远古时期的景泰县境内河流纵横、气候适宜,黄河水、祁连山雪水哺育了这块古老而肥沃的土地,早在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精美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县境内史前文化遗址分布较广,出土的彩陶数量也较多,是远古时期马家窑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这里是古老文明的再现,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这一神秘的远古时代……
马家窑类型
马家窑类型又称马家窑文化早期或马家窑期,于年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遗址首次发现,距今-年。(在景泰境内,目前没有发现马家窑类型的陶器出土)。马家窑类型受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影响,依旧可见仰韶文化典型的尖底瓶、卷沿盆和碗。但壶、罐、盆、钵、瓶、豆、瓮等已经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器型。这些陶器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大多为细泥红陶质,胎体薄厚适中,质地坚硬,底色以米黄或橙黄为主。器物多无耳,或双耳于腹部。
纹饰上,马家窑类型彩陶纹饰极富动感,以黑彩绘为基本色调,有时与白彩共用,视觉上有浓墨重彩之感。几何纹、网格纹、圆圈纹、水波纹、写实动植物纹、抽象动植物纹为主,线条起伏大,有一气呵成的顺畅感。瓶类陶器颈部有多条平行的环形纹,而漩涡纹则是马家窑类型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半山类型
半山类型彩陶于年在甘肃省广河县洮河西岸的半山遗址发现而得名,为马家窑文化的中期阶段,距今-年。由马家窑类型晚期发展而来,但有较大发展。器型以壶类居多,造型均为直口、长颈、广肩。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变化罐与壶等器物腹部较大程度的膨出,接近球体,而腹部又极力收敛,形成小底,丰满圆润。其中,鸟形壶为其特色器。半山类型彩陶胎质细腻,较马家窑类型更薄,质地坚硬,表面打磨精细,光泽度好。
半山类型纹饰以红、黑二彩绘制,常见纹饰有网格纹、十字纹、锯齿纹、植物纹、人形纹、几何纹、垂弧纹等为主。半山类型较马家窑类型更有精美之感,构图直观清晰,绘制细腻,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中的顶峰。
马厂类型
马厂类型于年在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发现,马厂类型遗存是马家窑文化的晚期阶段,距今-年。在景泰县境内芦阳镇的张家台遗址、中泉乡的崇花沟遗址等均有马厂类型的陶器出土,遗址分布较为广泛,出土器物的种类也比较丰富。彩陶精美程度相较而言有所退步,制作较为粗糙简单,但器型种类更加多样,整体上仍处于彩陶的繁荣时期。
马厂类型早期沿袭了半山类型的风格,主要有彩陶双耳罐、长颈彩陶壶、高颈双耳罐等.而中期双耳罐数量减少,长颈单耳壶更为常见。晚期彩陶数量则减少,彩陶壶更显瘦长,内收明显,无彩绘的双耳壶更为常见。
纹饰上,马厂时期,四大圈纹较为普遍,其将器体平均分成四个部分,每一组圈纹由一红两黑三个完整的圆圈构成,红圈在内,黑圈在外,四周装饰弧线,圈内绘有纹饰。变体神人纹、几何纹、网格纹、回形纹在这一时期也十分常见。回形纹、折带纹对文明时代青铜器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半山类型叶纹双耳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年左右)。高29.5cm、腹径31cm、口径16cm、底径11cm。为泥质橙黄陶,个体较大,有内彩,口沿外部有一圈变形的红色锯齿纹,腹部以黑红相间绘制网纹,叶纹和圆圈纹.两耳对称位于腹部,有一三角形洞和条状形。
半山类型葫芦网纹高领双耳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年左右)。高23cm、腹径20cm、口径9cm、底径9.5cm。为泥质橙黄陶,侈口、圆唇、高领、弧腹、平底,口沿部位有对称双襻,颈部饰黑色三角纹,肩部饰6道黑红不同的旋纹,腹部葫芦网纹、丧纹,双耳位于腹部略下,下腹为素面。
半山类型锯齿旋涡纹双耳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年左右)。高:18cm,口径:14.7cm,腹径:23cm,底径:11cm。为泥质橙黄陶、短颈、侈口、鼓腹,口沿部位有内彩,双耳位于下腹,通身饰以漩纹、网纹、三角纹、锯齿纹,黑红两色相间,保存完整。
半山类型鸟形红陶壶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年左右)。高10cm、腹径10cm、口径3cm、底径4.5cm,颈高2cm。该器物为泥质黄陶,整体造型比较特别,好似一只肥胖的小鸟,小口开于一侧,短颈略微前侧,两耳位于腹侧对称,后又安装了一片状尾巴,造型特别而又风趣。
马厂类型四大圈蓆纹双耳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距今年左右)。高:32.5cm、腹径:31.1cm、口径:17.3cm、底径:9.5cm、耳宽:2.7cm。该器物为喇叭口、束颈、溜肩、鼓腹、小平底,双耳位于下腹部,口沿饰有内彩,纹饰为黑红相间彩绘,颈部饰变形燕子纹,腹部饰有四大圈纹,口沿有修补痕迹,器型粗糙。
马厂类型菱格纹双耳彩陶罐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距今年左右)。高:12.1cm,口径:9.8cm,底径:6cm,腹径:13.9cm,耳宽:1.4cm。该器物为泥质橙黄陶,器型为敞口、短颈、溜肩、折腹、平底,双耳位于口沿与颈部,各有一道竖向的附加堆纹,口沿有内彩,颈部与腹部饰菱形方格纹,肩部耳下有一道点状的旋纹,纹饰为黑红相间彩绘,口沿稍有磕损。
结束语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文化著称于世,出土文物中彩陶占陶器比重在50%以上。这些陶器除做日常生活器具之外还大量用作随葬品,其陶质坚固、器表细腻,色彩多以红、黑、白彩共用。彩绘线条流畅细致,图案如水流般繁缛多变,形成了绚丽典雅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被视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之冠。
End
团结“艺”心
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