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

发布时间:2023/10/10 14:14:23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制作和烧成方法,这一期我们介绍一下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一、彩陶造型的基本特征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纹饰,多出现在器物的上半部(口、腹、颈及盆里部),这一特征与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有关。列入最有代表的“小口尖底瓶”,不但是为了“贮水”,而且便于“汲水”,又不容易荡漾出水,便于放入穴稳定,两旁有耳朵可以系绳方便提水。这种器物的造型,不过是比较明显的例子。其他所有的器型设计,都是为了适应人们当时生活的需要,既实用,又美观。而且他们还把生产中直接接触到的动物、植物形象描绘在彩陶上面,还将鸟头、人面等作为陶瓷装饰,甚至直接仿制。例如陕西华县泉护村出土的鹰鼎,造型十分庄严,就是一件难得的实用与美观兼得的艺术创作。后来的“龙山文化”为代表的黑陶,则以新颖的造型与漆黑光亮或薄胎坚致见长。其中还出现了镂孔的装饰方法,显得玲珑剔透,别具风格。有的蛋壳陶上面还刻划着非常工细的“云雷纹”。这些都说明当时的制陶技术上的进步和质量的提高。二、彩陶装饰的基本特征如果说当时的彩陶的烧制工艺还处于原始阶段的话,那么它的装饰艺术水平已经到了相当进步的程度。我国新石器时期出现的彩陶,品类丰富,制作也非常精美。无论是北方的仰韶文化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还是南方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等,都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而且各有不同。试想新石器时期的人们,再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日子里,能够在过去使用火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粘土的特征与火的性质,从无窑烧成到有窑,并且懂得赤铁矿的红黑变色原理,用如此简单的颜料和工具创造出惊人的“彩陶文化”,实在使人感到敬佩。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生活体验中,获得了艺术创作的无尽源泉。尤其面对先民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的杰作,某些一味标新立异而不切实用,甚至不善拉坯只会注浆成型而妄称“陶艺”的“导师”“大师”之流,恐怕更值得反省深思。这一期内容介绍完毕,下一期我们将介绍,夏代的陶器。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56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