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陶器

惊艳世界的唐代彩陶,艺术界的瑰宝,首次出

发布时间:2025/2/16 13:43:13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提到洛阳,人们首先想到的民俗器物当属洛阳的唐三彩。事实上,唐三彩是我国古代大唐彩色釉陶艺术品的总称,釉彩的颜色有许多:黄、白、绿、褐、蓝、黑等颜色都有,其中最基本的颜色为黄、白、绿三色。历史上的唐三彩虽兴起于唐代,但其技艺的断代史从两宋开始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年陇海铁路洛阳段修筑期间,人们在洛阳北邙山上挖掘出一批唐代墓葬,墓葬里一大批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釉陶器物被人们发现,成为了唐代陶瓷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当时著名的古器物学家罗振玉、王国维对这一器物进行研究后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唐三彩,和唐三藏只差一个字。“三藏”虽指的是佛教的三部经典著作《律藏》、《经藏》和《论藏》,不过“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只指三种颜色。这一命名和这些釉陶器物的时代特征以及色彩特点有很大干系。唐三彩的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人、动物和器物三种。自洛阳地区发现唐三彩后,全国不少地方都有唐三彩出土,单单论数量和种类取功名,以洛阳、西安两地最优。这两地出土的釉陶器物基本色彩颜色差异不大,但是由于产地不同,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从釉陶器物的颜色和装饰上来看,洛阳唐三彩显得较为艳丽繁缛,花纹较多;西安唐三彩较为清淡素雅,花纹较少。从人俑的釉陶塑造上来看,洛阳唐三彩的女俑较为俊逸飘丽,男俑胖瘦得体,武士俑大多精壮有力;西安唐三彩的女俑以丰满艳丽为主,男俑大多身形彪壮、短颈粗腰。除此之外,两地的唐三彩还有胎质、花形等等特点的不同,各有各的艺术美,都在不同程度上鉴证着“大唐风华”,是盛唐时期经济、政治、生活的写照。唐三彩有四个特点:“艳、亮、透、流”,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装饰艺术水平。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繁琐,大多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顾名思义要经过两次烧制。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胎体多为白色黏土,然后入窑经过-℃的素烧。冷却后,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再经过烧成温度约℃的釉烧。唐三彩的釉色十分自然却又斑驳绚丽,是因为其利用铜、铁、钴、锰等氧化金属作为呈色剂,各色釉相互浸润交融,从而达到了“似玉非玉胜似玉,魅力无穷”的色彩效果。它的制作工艺不仅达到了极高水平,还在内容上承载了各民族丰富的文化要素。唐三彩自唐代开始就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喜爱,输出到国外,成为古代中外文化交往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对国外的陶瓷业带来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陶瓷、绘画技术水平工艺的不断提高,唐三彩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例如洛阳人在传统唐三彩造型的基础上开发出了平面唐三彩,相信未来他们还将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的唐三彩艺术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9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