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由陶器发展而来,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和制陶技术不断改进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被发明出来的,瓷器是人们在长期的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料的性能,改进烧陶技术,积累经验发展实验的结果。瓷器发明后陶器依然也在继续生产发展,并陶和瓷都由日常的生活用品逐渐转变成为收藏艺术品。
瓷器与陶器主要有以下几个区别:
1.原材料不同,瓷器用瓷土烧制而成,瓷土主要由铝和硅的氧化物组成,通常是白色或是灰白色,具有黏结力强,可塑性好,耐高温等特点,最好的瓷土就是景德镇高岭地区的高岭土。陶器用黏土或陶土捏制成型再入火烧制。
2.烧制温度不同,瓷器的烧制需要温度为℃-℃之间才可烧制成功,陶器的烧制温度大约℃-℃之间,烧成跨度较大,又可分为℃-℃的低温陶和℃-℃的高温陶,烧陶如温度过低则不熟,吸水性大不适用,温度过高就变形不成器。
3.瓷器与陶器硬度不同,由于原材料不同,烧成温度不同,导致瓷器与陶器硬度有较大差别,瓷器胎体坚硬,敲击声音清脆,陶器用硬度高的金属可划出沟痕,敲击声音发闷。
4.瓷器与陶器釉面不同,瓷器与釉通常一次入窑高温烧制成型,也有小部分先高温烧胎,再施低温釉二次低温烧成,陶器有无釉陶和釉陶两种,釉陶的草木灰釉在窑温高过℃就会开始融化成釉面。
5.瓷器与陶器的透气性不同,瓷器烧制要上釉,最初的釉是草木灰制成称为灰釉或石灰釉,后来发展为石灰碱釉,直到现在的以长石,石英,滑石等化学物品调配研磨制成,釉施于瓷胎表面,烧成后的瓷器表面光滑呈现有色或无色的一层玻璃质,不透气,不透水。陶器则有很强的透气性,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紫砂壶等陶器。
6.瓷器与陶器厚薄透明度不同,瓷器一般都较薄,并可透光,有一部分瓷器虽无透光性,但在℃以上高温烧制而成,通常我们也会把这种归为瓷器类,陶器不论厚薄均不透光。
中国烧制出成熟的瓷器约在距今年的东汉时期,之后各个朝代都有各式各样,异彩纷呈,各具时代特征的瓷器烧制成功,而瓷器也一直被皇室贵族和达官贵人视为地位尊贵的象征,也受到了文人墨客的追捧,瓷器也曾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出口产品,被欧洲贵族狂热的追捧有,在当时的欧洲贵族圈,拥有一件中国瓷器是高贵富有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