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市场 >> 长沙他烧制的陶器,会让你产生用显
铜官之陶
?曾德国
采访+编辑=孙魁聂颖娉图片=品牌提供
▲曾德国创新的冰碛岩壶
千锤百炼成器形。陶器,被称为“水与火的艺术”。以釉下彩文明的铜官窑,颜色丰富亮丽,又兼具陶本来的古朴厚重。但很长一段时间内,铜官窑只是粗陶的代名词,它是铜官人自家餐桌上的碗罐,后院的腌菜坛子,厚重有余,雅趣不足。
曾德国不愿意将自己由一个陶艺人沦为卖泥巴的,年,他来到铜官。四年来,他成立了湖南第一家茶具公司,见证了铜官窑遗址公园的开园,也目睹了铜官街上一家家陶器工作室的搭建。更重要的是,实在低调的他,潜心研究并继承铜官窑多年来流传的制陶手艺,以“这里的土、这里的水、这里的炉子”为原料,将自己的创想融入进去,以达成“商品和艺术品的结合”。
▲曾德国创新的冰碛岩壶
1.
怎么走上制陶这条路呢?
?19岁我职中毕业,因为家庭条件的关系,由我哥推荐进入广州一家专做茶具的台资企业,我哥当时已学习做茶具六年。当时,德化、潮州、景德镇这些大的片区做的都是通货,以大众化为主。我所在的台资企业的老师就一直给我们灌输“把产品艺术化”的理念,让艺术和商业相结合。太艺术的东西消费者很难消费得起,太便宜的走通货又没什么意义。什么时候开始把制陶当做事业?我记得当时学习的时候,台湾老师讲过一句话,说我们国内制陶的是在贱卖国土,比不过意大利、英国,日本、台湾更不用说。这句话给我很大冲击,我们自认为是陶瓷王国,除了景德镇保持一些传统,其他都是一套茶具卖个几块钱,不是卖泥巴是卖什么?台湾老师说不要认为中国地大物博,泥巴不缺,迟早被咱们这些人卖光了。的确,从年到年,制陶所需的高岭土从每吨元涨到了元,一“土”难求。冲击过后,带着这种不服气,我和我哥去了福建,成立茶具公司。我负责开发和技术,当时陶、瓷都做。很快,我发现瓷是干干净净的东西,烧制后没有任何变化,而陶烧制出来每一个都不一样,我觉得好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