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发展 >> 从广州回到花莲,她在与海为邻的故乡自制日
质地温暖而踏实,线条光润而简洁,每天在花莲接触到的生活日常,东岸大自然中那无声的原始力量,经魂生制器主理人亮亮的吐纳、发酵、遐思,再经手制造成为一件又一件,在餐桌上恰如其分的食器。
“成长过程中我并不喜欢花莲,也不懂那些山峦、大海看到腻的东西有甚麽特别。”魂生制器的主理人亮亮说:“离乡后才发现,自己一直都在寻找跟花莲一样的风景,那些惯常的自然才是生活中最渴望的。”
从压力繁重的广告业退下,与丈夫和孩子回到故乡定居,亮亮拾起陶土,温柔而富有情感地捏塑出仿佛会呼吸的手感器皿,长满新旧绿苔的岩石,海岸的星空融入精心调制的釉色,象徵新生的蒲公英、翩翩似蝶的白萝卜花,飘落杯盘边缘,化为细腻纯粹的线条刻印。
是如何从广告、选物、设计跨足到制作陶器呢?
亮亮:之前从事广告业,在广州几乎要定居了,收入很高,刚结婚,满30岁。后来就是觉得想要跳脱,回到花莲用一年时间想想要做什么。我想要有温度、渴望接触人和人们交流,因此从选物店到制陶,都是希望传递这份温暖。
我作陶是自学,像是釉色等细节可以说是土法炼钢,经过不断尝试错误而来。一开始把作品在选物店贩卖,渐渐的我的作品比一些海外职人卖得要好,那时候就觉得可以成立品牌了。
关于创作,你追求的是什么?
亮亮:以现在来讲,我比较追求仪式感和日常切换,透过陶器呈现疗癒、初心的美感,并且融入花莲山海日常。其实比起海,我更喜欢花莲的山,我喜欢利用陶土或釉色去表现自然,像是太鲁阁山脉的褶皱地形,或是云雾缭绕的感觉。
如何把在地元素转化为个人风格呢?
亮亮:要把自己的感受去反刍内化,融合生活、成长过程、对在地的感受,要不断挖出你自己。我的作品中,并不是把花莲元素依样拷贝,而是过滤和简化后,再透过作品传递出去。像是山、海、生活,我的每件作品都只在讲述一个重点。
谈谈使用花莲陶土制作的大器系列吧。
亮亮:花莲的石产业是伴随我长大的记忆,在不断研究之后,我们将大理石厂废弃石材经过环保研磨、纯化处理后混入陶土制作器皿,为了让它能被使用,还特别送去申请专利。
砂石质地的土壤和陶土以灰色绞胎的技法,创造出像是泼墨一样随兴的纹理,直接摸到它的质地,很光滑温润但又不像釉面的冰凉,从设计上就可以直接感受花莲大理石与山峦氤氲之美。
好的器物可以为生活添加仪式感吧。
亮亮:没错。我是制陶者,也是母亲、妻子和女儿,时间需要很频繁地切换,所以仪式感对我而言很重要。像我不会花时间去做繁複的料理,但只要使用细心制作的陶盘,就算摆片麵包也开心。一个盘子放喜欢的东西就会特别美味,用陶杯喝咖啡,会有被疗癒或宁静的感觉。只要伸手,给自己3到5分钟时间,我的作品就可以让人们转换心情,在生活片刻中沉淀或放松。
最近在进行哪些新作呢?
亮亮:我们和长滨的法式餐厅Sinasera24联名合作专属订制器皿。其实这是酝酿一年的企划,我以三个釉色分别代表东海岸的白天、中午和晚上三个时段,命名为“大器氤氲系列”,希望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联想起花莲和东海岸,而这也是我的创作目标。
接下来有哪些新的灵感和想法?
亮亮:其实我不把自己局限于哪种风格或艺术情境,也觉得不会一直做生活陶。除了餐桌上的器物,最近也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