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土与火的艺术荥经砂器
雅安荥经龙苍沟森林半程马拉松赛
5月30日,即将开赛!
在备战间隙
让赛事小编带大家走进荥经
去见识荥经“土与火的艺术”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砂器,荥经砂器的制作,至今仍沿袭着春秋时期的工艺,其制作分为采料、粉碎、搅拌、制胚、晾晒、焙烧、上釉、出炉等工序,每一件作品都经过了精雕细琢,倾注了制作者的辛劳和专注。
采料:制作荥经砂器的独特原料,是在严道古城遗址附近广泛分布的一种沉积黏土——白善泥,而这种黏土仅荥经古城坪特有,造就了荥经砂器的独特与珍贵。
粉碎:将这种黏土取出堆放于露天场地,贮存一段时间,再粉碎研细
搅拌:把荥经出产的优质无烟煤和煤燃烧过的灰渣用同样的方法研细,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反复揉搓制成陶器用泥。
制胚:制胚时采用托转盘,将原料放于转盘上,脚蹬踩转盘,拉出一个个线条圆润柔和的器型,此外,用铁丝、木片这些最原始古朴的工具,雕刻出盘龙、祥云等图案,为器具增添一份艺术感。
晾晒:制成的坯胎晾晒采用自然阴干,不宜曝晒
焙烧:在一块平地上,堆上荥经本地产的无烟煤块,把晾干的坯胎均匀地码放在上面,用一个黏土做的大盖罩在上面,然后点火焙烧,通过特制的管道不断鼓风加温,保持在℃-℃
上釉:用顶端带铁钩的长杆挑一个放进烟熏窑的坑内,密闭坑口,让的坯胎与有机物混合,产生“闷燃”,使胚质中的石英,长石等矿物质以及金属溶解“析”出,在器物表面形成氧化物结晶,器物经自然冷却后,表层会呈现出银灰色的金属光泽。
在历史古城荥经
传承古老的艺术技艺
同时
5月30日,相约荥经
一同在红色土地上去跑一场
酣畅淋漓的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