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滋生着万物,陶土亦是柴烧之源,不同的陶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属性,其柴烧后所产生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也大为不同,并不是每种陶土柴烧后价值是相对等的。
陈朝超柴烧中国有四大名陶(宜兴紫砂、建水紫陶、钦州坭兴陶、荣昌安陶)、景德镇瓷器及各大窑口(汝窑、定窑、吉州窑等),其每个地方都是自己特有的陶土和独特工艺特点及当地特有的人文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每个陶瓷区独树一帜的陶瓷文化。
陈朝超柴烧柴烧也是如此,不同地区的陶土有着不同的特点,陶土本身的价值也大不相同,所烧制的柴烧茶具实用价值层次不齐,并不能说是所有柴烧茶具,她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就一样,陶土本身的价值占很大一部分因素。就像很多人一直喜欢收藏和实用宜兴紫砂壶,除了紫砂壶本身的工艺特点,更重要是紫砂泥料作成茶具给茶人带来很好的体验感。
陈朝超柴烧“柴烧”作为最传统的烧制方式,历史悠久,明代《天工开物》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描绘了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其中,在第七卷“陶埏篇”中,就记载了无论砖、瓦、瓶、罐、瓮等陶瓷器物,皆用薪柴为燃料。
陈朝超柴烧“土”与“火”交互形成的自然之美,落灰随意飘落附着在陶坯上形成天然釉斑,火焰涌动在陶坯上留下的火痕阴阳变化,火刺肌理、焦土肌理、狭雾肌理、芝麻点肌理、侵蚀肌理、流釉及垂釉等效果层层叠加在一起,在陶坯上形成变化丰富的纹理及触感,以最纯粹的方式表现柴烧朴实内敛之美。
陈朝超柴烧烧窑人所追求的犹如日本茶道家千利休所说的一样:“唯有美丽之物,才能让我低下头颅”,一生孜孜追逐用最好品质的陶土烧出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柴烧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