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六朝时期,青瓷造型美感表达的时代精神,表
“意境融彻”的本义是作品所表现的境界通明透彻,而引申到陶瓷造型设计之中,则是陶瓷的造型与其蕴含的造物观与精神浑然天成、融洽无间的状态。六朝时期青瓷之中所蕴含的自由清新的时代精神与内敛清雅的造物观念,使人在欣赏这些器物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其造型之美,同时也能透过形式感悟到时代风貌与文化脉搏。而这也正是现代陶瓷创作者所应当学习的宝贵的“精神养分”。
陶瓷造型设计中造物观的传达
“造物”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行为活动,自人类诞生伊始,就一直在进行着各种“造物”活动,而蕴含其中的造物观念,也随时代的变化不断的发展着。中国传统造物观念中凝聚着无数中国人的智慧,在各个时代,受到不同社会风气、文化思想、风俗习惯的影响,陶瓷造型呈现出独特的时代“造物”特色。传统的造物观念在经历了五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后,也为当代的造物技能和造物法则提供着宝贵的经验与思想遵循。
六朝时期的造物观念是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在承接汉代文化的同时也开创了这个时代的全新格局。六朝的造物活动是十分丰富的,随着文学、艺术的进步,受到佛教、道教、玄学等思想的影响,在这段动荡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超然不俗的风格倾向。这个时期,传统造物观念开始朝着多样化、生活化、个性化发展。
人们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追求都是勇敢而无畏的,敢于跳出礼法、摆脱束缚,这种意识上的“脱俗”和“飘逸”成为这个时代极具代表性的造物风格;同时,当社会的动荡与人们期盼的平静相矛盾时,这种对于安乐的追求,对于生命价值的向往也融入进造物观念之中,让“物”成为“情”的表达者。
瓷器文化是六朝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它承载着这个时期的审美追求、风格特征、思想理念,深刻反映出时代的造物观念。“六朝时期的造物观是要求创造一种表现为静态的,但具有无限可能性的造型,这其中必须蕴含着动的多样现实性。”
造物观对陶瓷的造型设计影响颇深,六朝时期陶瓷的造型充分表达了当时的时代面貌和文化精神。对陶瓷造型的设计不应仅局限于形式表象,更不应拘泥于实用功能,或繁琐的装饰堆叠,而要更加重视形式与内在的融合,以及精神意识的展现。如前文中出现的动物形象青瓷器皿,六朝以前,动物的形象多作为器物之上的装饰,或立体雕刻或平面纹饰。
但在六朝的青瓷造型中,出现了类似虎子、青瓷熊尊等完整的动物形象,制瓷工匠准确地捕捉了动物的动态,传神且生动。工匠们对于“物”之型的观察更加仔细,设计创作追求表现“物”的神韵,以静物传递情感,十分契合六朝时期的艺术风格。如前文中出现的青瓷莲花尊造型典雅,上塑层层叠叠的莲花花瓣,附着于器体却并未完全贴合,花瓣微翘展现植物自然之美的同时,散发着对于生命的向往。
在造型之中饱含着神韵,美也蕴藏其中;在陶瓷的造型走向上,陶瓷器物所呈现的修长的体态特征,具有一种脱俗、飘逸之风。此外,六朝青瓷中常见的天鸡壶的造型,由饱满圆润逐渐走向修长挺拔,充分体现着时代风气。瓷塑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也多采用直立的体态,无需过多夸张动态,仅以站姿展现人物修长身形、挺拔气势,将对脱俗飘逸的向往注入现实的艺术作品之中。
六朝的造物观是内敛的,不是放声高歌,更多的是喃喃低语,稳重的文人气质、清雅的艺术风格、超脱象外的情感共鸣共同造就了唯美动听的六朝青瓷。当代的陶瓷设计在把握“形”与“神”之间的关系时,也可以借鉴六朝时期造物观中对于二者的处理方式。着重把握情、景及功能之间的多元化转换与融合。做到形神兼备的同时又具有其合理的功能性,在创作过程中要将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