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介绍 >> 瞻之在前刘敦愿先生与美术考古
学人小传刘敦愿(—),湖北汉阳人。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年应聘于山东大学,先后在中文系、历史系执教。早年致力于山东地区田野考古调查,晚年专注于美术考古研究,针对史前陶器艺术、商周青铜艺术、东周与汉代绘画艺术等问题撰写了一系列论文。著有《刘敦愿文集》。
刘敦愿绘制的战国青铜器纹样。选自《文物中的鸟兽草木》
刘敦愿(中排右二)婚礼照片,后排中为蒙文通。方辉提供
追溯山东大学考古学科的发端,自然会追溯到年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刘咸率学生参加董作宾主持的滕县安上遗址的考古发掘,甚至提前到年时任齐鲁大学助教的吴金鼎发现龙山镇城子崖遗址。齐鲁大学是山东大学的前身之一,这样的学科溯源也自有其道理。不过,山东大学考古学科尤其是考古专业的全面发展还是始于刘敦愿先生20世纪50年代在历史系开设《考古学通论》课程,又于年创办山东大学考古学本科专业。他重视田野考古的办学思想也一直引导着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发展。因此,刘敦愿先生是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缔造者和奠基人。刘先生晚年致力于美术考古研究,在史前陶器艺术、商周青铜艺术与汉代绘画艺术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是我国美术考古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一
刘敦愿先生出身于书香之家,高祖父刘传莹为晚清举人、国子监学正,是一位经学家。祖父刘少淮为铁路高级职员,青年时期曾参加同盟会,精通法语、英语,兼通日语和俄语,晚年埋头于法文大辞典的编纂工作。
刘先生年幼时就跟随祖父走南闯北,20世纪30年代初在郑州先后上了扶轮小学和扶轮中学,学校办学条件较好,他因而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年到年,他游历了河南省内不少古迹名胜,并到山东登泰山、游曲阜,去北京逛故宫、爬长城,尤其是年南京之行,参观了南京的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玄武湖和雨花台,更有机会参观了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和即将赴英参加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预展的全部作品,包括许多传世的历代名画、书法、古籍版本、工艺品等国宝,还有安阳出土的甲骨、玉器、青铜器等考古新发现。这些经历对于酷爱艺术的刘敦愿先生的职业选择产生一定影响,以至于在就读大学这件事上与父亲发生激烈冲突。
年,刘先生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方画专业。抗战期间,国立艺专和中央大学都内迁到重庆,刘先生经常乘坐轮渡过嘉陵江到对岸的中央大学去旁听古代史课程,并深深为丁山先生讲授的《商周史》和《史学名著选读》两门课程所打动。丁山先生很赏识他,还专门为他“开小灶”。我曾经见过刘先生手抄本《春秋左传》,厚厚一摞,都是用毛笔誊抄的小楷,一丝不苟。刘先生笑着说,这都是当年丁山先生要求的“童子功”。数年的坚持,使得刘先生逐渐领悟到治学的甘苦与得失,也初步具备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年,经丁山先生的举荐,在著名学者蒙文通先生资助之下,刘先生辗转来到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作丁山先生的助教,从而开始步入学术殿堂。丁山先生长达60多万字的《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年龙门书局出版)都是刘先生一笔一画誊抄而成,此书“意在探寻中国文化的来源”(丁山语),运用了比较语文学、比较神话学与宗教学的方法,对史前神话加以初步分析,涉及题材之广、考证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极具学术价值。这样的学习经历,使得刘先生在古文献、古文字方面打下坚实基础。年丁山先生因病去世,刘先生顿失名师,不胜悲痛。20世纪80年代,刘先生先后在《文史哲》发表《释“齐”》和《博学的古文字学古史学家丁山教授》两文,前者介绍了丁山先生曾在课堂上提到的对甲骨金文“齐”字的释读意见,后者则是对丁山先生生平和学术的介绍,以此感恩老师的栽培。
二
新中国成立后,刘敦愿先生便一直筹划创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为了积累经验,年经裴文中先生介绍,他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的洛阳烧沟汉墓发掘。年,开始为历史系本科生开设《考古学通论》课程。据《夏鼐日记》记载,夏鼐先生与刘敦愿先生在北京、青岛和济南有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所谈话题均离不开山大考古专业创建事宜。为了满足开办考古专业的需要,刘先生同沈从文先生从北京琉璃厂购买了一批包括唐三彩在内的陶瓷文物标本,建立起历史系文物陈列室。当时山东大学先后在青岛、济南两地办学,刘先生率领历史系师生在省内多地进行考古调查,其中尤以青岛、济南、日照、临沂、济宁等地为主,发现了一系列考古遗址。如年5月与青岛市文管会共同调查即墨县李家宅头村出土陶器,年春第一次调查日照两城镇遗址,年11月带领部分学生调查青岛市郊区东古镇遗址,年5月带4名学生调查两城镇、五莲丹土遗址,年4月调查山东临沂土城子、毛官庄、援驾墩、重沟、护台、石埠等遗址。年11月,以历史系韩连琪教授所收藏的清代画家高凤翰一幅画作的摹本为线索,刘先生等按图索骥,前往画家故乡胶县调查,发现了三里河遗址,并专门以《根据一张古画寻找到的龙山文化遗址》为题在年第2期《文史哲》撰文介绍这一发现,被学术界传为佳话。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年、年连续两次对三里河遗址进行发掘,于年出版《胶县三里河》一书,大大丰富了海岱地区史前文化的内涵。年该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先生和同事们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年3月,山东大学获得批准设立考古专业,成为较早设立考古学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办学之初,只有刘敦愿、蔡凤书、李肇年三位教师,刘敦愿任教研室主任。当年4月,第一届考古班10名学生入校。为了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刘敦愿先生先后聘请北京大学李伯谦、山东省博物馆王恩田、徐州师范学院阎孝慈讲授《商周考古》。接下来的两三年,除了以上三人之外,他又先后聘请北京图书馆徐自强,山东省博物馆张学海、朱活,故宫博物院李知宴等前来授课。年春,刘敦愿、蔡凤书等带领考古专业学生对泗水尹家城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实习,李伯谦、阎孝慈等参与指导。此时的刘敦愿先生已经55岁了,田野考古对他来说越来越力不从心,但他深知田野考古对于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作用,因此一直十分重视田野考古。他经常拿飞行员飞行时间与飞行技术成正比来教导、鼓励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潜心田野考古,每个人都得过田野发掘这一关。重视田野发掘已经成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传统,即使在科技考古快速发展的今天,独立自主开展田野发掘实习仍然作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执行。
三
改革开放带来了学术的春天。刘先生在大力倡导田野考古的同时,他个人的学术兴趣也开始转向美术史、美术考古,这自然与刘先生早年的求学经历密切相关。
对古代美术作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