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陶器 >> 细陶器发展 >> 历史上第一个将王位禅让的部落联盟首领
历史上第一个将王位禅让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传说中的尧。
尧(约前-前年),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
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地(山西襄汾);十五岁改封于唐地(今山西翼城)。
二十岁时,尧从兄长帝挚那里继承帝位,定都平阳。尧在位七十年以后禅让于舜。
作为后来儒家和墨家精神上的始祖,人民心目中的古昔圣王帝尧又有哪些贡献呢?
一、完善政治
尧执政初期,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整个国家只是一个部落联合体,非常松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
因此,尧在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为了确立部落联盟的共同信仰,尧确定了龙图腾这一形象,使龙与中华民族的血肉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深,从而证明了龙的传人在尧时已为世人所共认。
二、文治武功
在诸子书中,有不少关于帝尧文治武功俱臻美备的传说。
《吕氏春秋·召类篇》说:“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尧曾讨伐过南方的帮族,并亲自出征作战。
《淮南子·本经训》说:“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派后羿将那些野兽杀死,还把十个太阳射落了九个。
人们对尧为民除害的举措十分感激,纷纷称颂帝尧“兴利除害,伐乱禁暴”的丰功伟绩,大力推崇帝尧的安邦治国理念,由于帝尧文治昌明,武功盖世,所以大家一致拥戴他为天子。
三、勤俭听谏
尧当政后生活非常俭朴,住在茅草屋,喝着野菜汤,身上穿得是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
他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置了一面“欲谏之鼓”。
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听到鼓声,尧就会立刻出来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
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尧还在交通要道旁边,设立一根“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派人负责看守。
民众如果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果来人想直接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
由于能够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尧对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四、治理水患
尧的时代,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危害天下,民不安居。
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向他推荐了鲧(gǔn)。
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经常违抗命令,还危害本族的利益,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
但是,四岳坚持要让鲧试一试,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
结果,鲧治水九年,毫无功绩,还偷了天上的“息壤”,得罪了天帝,被祝融所杀。
最后,尧还是在祝融的鼎力帮助下,终于止住了洪水。
五、制定历法
为了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敬叫授民时”,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然后,颁授“农耕时令”于天下。
他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叫旸谷的地方,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并参考鸟星的位置来校正;
他派羲叔住在南方叫明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并参考火星的位置来校正;
他派和仲住在西方一个叫昧谷的地方,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并参考虚星的位置来校正;
他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短的那天为冬至,井参考昴星的位置来校正。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日为一年,每三年设置一个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都比较准确,基本上不出误差。
由此可知,古人将帝尧的时代视为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的时代,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六、创造围棋
尧的儿子丹朱整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经常招惹是非。
为了让丹朱一心归善,稳性娱情,尧用箭头在一块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方格子,捡来一大堆山石子,自己留一半,又分给丹朱一半。这就是今天所说的“围棋”。
然后,尧就利用石子进行表示,把率领部落征战过程中如何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一一讲解给丹朱听,并允许丹朱用石子进行提问或反驳,同时,尧还向丹朱传授了很多很深的治理百姓、军队和山河的道理。
谁知丹朱不成文,死活听不进去,尧只得作罢。以后,虞舜也学帝尧的样子,用这种石子棋教导儿子商均。
后来,陶器上便刻画了围棋方格的图形,史书上便有了“尧造围棋,以教丹朱”的记载。
今天,吕梁山的棋盘岭(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晋掌村的西山)上,还有围棋石刻图形的遗迹。
七、访纳贤能
据说,尧手下有本事的功臣十一人,可谓是人才济济。
但他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于是,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选用名士贤人。
他曾到汾水北岸的姑射之山,去参拜方回、善卷、披衣、许由等四位有道名士,也到过蒲谷山中(今蒲县太林乡)蒲伊村拜访蒲伊,还去拜访过一个名叫子州支父的贤人。
帝尧访贤,古籍中记载最多的首推拜访许由的故事。
尧希望把天下让这些名士贤人来管理,谁知这些人都重义轻利,不仅不恋富贵,更不贪求帝位。
纵然是“蒲谷贤人怀宝去,平阳圣帝策辇来”,弄出了“宜兴善卷洞”“伊村讲道台”“箕山洗耳河”“子州幽忧病”等许多历史典故,名士贤人们也不接受尧的请求。
尧也不好勉强,心中却对他们十分敬重。
八、禅位虞舜
尧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的王位不传子而传贤,而是禅位于舜,不将天子之位据为私有。
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与四岳商议,四岳推荐了舜。
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尧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考察他的德行是否能够理好家政。
然后,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以后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还让舜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最后,尧让舜独自去深山野林修行,以经受大自然的考验。
经过三年各种各样的考察,尧觉得舜这个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很成熟可靠,而且能够建功立业,深受百姓拥戴。于是,便将帝位禅让于舜。
尧退居避位,二十八年后去世。
尧仙逝后,“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可见人们对他深挚的怀念之情。
尧的传说,在《尚书·尧典》《吕氏春秋·节哀》《淮南子·本经训》《寰宇通志》《史记·五帝本纪》等历朝历代书籍中均有记载。
一号在手平安就有
天天学习年年向上上天会庇护您,圆满将陪伴您